

让创业者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每日商报讯 从怀揣梦想的大学生到深耕专业的博士后,从勇于开拓的草根创客到学成归国的海外人才,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杭州?答案,藏在覆盖全周期的政策“长度”里,藏在陪跑式成长的服务“温度”里,藏在开放包容的创业生态“厚度”里。昨日,杭州市政府新闻办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杭州市人社领域创业服务成效暨2025创业者大会新闻发布会。来杭州创业,能享受哪些服务与政策?会上释放了哪些有利于在杭创业的信号?
真金白银解决后顾之忧
全链条支持体系让创业者“敢创业”
在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杭州始终秉持着“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服务理念,围绕创业全生命周期,构建起一套“从起步到腾飞”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
创业初期,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为创业者缓解启动资金难题;成长阶段,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成熟壮大期,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资助等政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针对大学生、博士后、留学归国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不同创业群体的核心诉求,杭州构建了普惠共享、分层分类的创业扶持体系,实现精准滴灌。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8年推出“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杭州坚持每三年迭代政策,目前正筹备第七轮更新,确保政策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创业者共振。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2家市级大创园、12家留创园、100家创业陪跑空间、489个博士后工作站,孵化培育创业企业达7.4万家。近三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7亿元,贴息1.38亿元;资助大学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项目共2605个,资金3.24亿元。当前,杭州市大学生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已选拔260位培育对象,其中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13家,上市公司或被上市公司收购16家,成为杭州创业活力的有力见证。
授人以渔提升综合能力
陪跑式服务让创业者“能创业”
自2013年杭州人社部门提出“创业陪跑”服务理念起,不仅涌现出拱墅区经纬空间的“工业遗存改造”模式、余杭区乐宠空间的“垂直领域孵化”模式等创业陪跑空间特色样本,更通过导师、培训和平台,系统性提升创业者的综合能力。
为帮助创业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杭州建立了覆盖30多个行业、共663名专家的创业导师库,帮助创业者破解管理、融资及市场拓展中的实际难题。与此同时,通过“市级统筹+区县覆盖”模式,建成由79家定点机构组成的服务网络、近400人的创业培训讲师库,并在持续迭代“马兰花”创业培训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互联网+”和“8+X”模拟实训等符合杭州数字经济的特色课程。此外,杭州创业项目库也持续为入库项目提供全周期创业陪跑服务,并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劳务品牌。
创业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全新创业生态让创业者“创成业”
从政策赋能到生态育成,当前,杭州正聚焦活动聚才、赛会选才、平台育才,搭建了“不打烊”的创业服务平台载体。接下来,杭州人社部门将围绕创新赋能、技能提升、民生导向等持续深化创业服务,打造一个多元共生、资源富集的创业新生态。
通过办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客天下”等品牌赛事,常态化开展“初阳台”博士后科创沙龙,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持续迭代“马兰花”创业培训体系,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工院校开展梯次化培育,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劳务品牌,走出一条“创业驱动培训、培训提升技能、技能实现创业”的发展新路径;不断优化“小而美”的创业陪跑空间与“全而精”的就创训综合体建设,形成低门槛、广覆盖、深融合的“家门口”创业微生态,充分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创业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始终坚持服务和成就创业者的初心,以更优政策、更暖服务、更实举措,助力杭州的创业环境更加优化、更加包容。”
据悉,于11月21日至22日举办的创业者大会将设置创业星秀展、创业加油站等六大特色板块,集中展示80余个优质创业项目,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资源对接平台。同时,将首次发布《杭州创业陪跑生态共建公约》,推动创业服务从“政府主导”向“生态共建”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