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身体毫无异样,你是否会主动进行妇科检查?来自杭州市临平区临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门诊医生谭晓琴,分享她近一年在门诊中,接诊的两位女性患者真实经历。
36岁的张女士,平日自觉身体良好,在一次常规体检中,本因怕麻烦而抗拒妇科检查,最终在谭医生建议下完成了宫颈癌筛查(TCT+HPV)。结果提示HPV 58型阳性,TCT显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经进一步阴道镜检查,诊断为宫颈癌前病变。张女士及时接受LEEP刀微创手术,术后复查TCT与HPV均已转阴,恢复良好。
而32岁的刘女士则未能幸免。她育有二孩,自认年轻且无不适,产后八年未做任何妇科检查。直至出现同房后出血才前来就诊。谭医生为其检查后,筛查结果高度异常,最终确诊为宫颈癌晚期,治疗难度与预后均不是很理想。
谭医生指出,宫颈癌是当前唯一病因明确、可防可控的癌症,主要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其发展缓慢,从感染到癌变通常经历5—10年,甚至更久,期间“癌前病变”阶段是阻断病情的关键窗口。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TCT/HPV),可在无症状阶段及早发现病变,实现早诊早治,有效避免宫颈癌的发生。
宫颈癌发生过程:高危型HPV感染→持续感染→癌前病变→宫颈癌。


必须筛查。宫颈的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往往无明显症状。若等到出现接触性出血、白带异常或腹痛等症状时,病情多已进展至中晚期。定期筛查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癌前病变,有效阻断其发展为浸润性宫颈癌。

筛查时,医生会用一个类似软毛小牙刷在宫颈口轻轻刷取少量细胞。可能会有轻微的酸胀感或不适,通常很快(几十秒)就结束了。部分人在检查后可能出现少量血性分泌物,属正常现象,无需担心。

根据国内指南建议。
起始年龄: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从25岁起开始规律筛查。
筛查方法:以TCT(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与HPV检测为主,推荐两者联合筛查,提高检出率。35—64岁女性可积极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各地推行的定期子宫颈癌筛查项目。
筛查频率:若TCT与HPV结果均为阴性,可每3—5年复查一次;任一结果为阳性,需遵医嘱进一步检查或缩短筛查间隔。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可考虑终止筛查。
65岁及以上女性,若过去10年内,每3年一次连续3次宫颈细胞学检查无异常,或每5年一次连续2次高危型HPV检测阴性或联合筛查阴性,既往无子宫颈癌前病变或子宫颈癌病史可终止筛查。因良性疾病切除全子宫的女性,既往无子宫颈癌前病变病史,无需筛查。

仍需定期筛查。现有HPV疫苗未能覆盖所有高危病毒亚型,因此接种后仅可降低感染风险,不能完全预防宫颈癌。筛查仍是保障宫颈健康的必要措施。
宫颈癌筛查,并非因“不适”而选择,而是每位女性都应主动纳入健康管理的常规项目。早筛早诊,是对自身健康最坚实的守护。
供稿:杭州市临平区卫生健康局、杭州市临平区临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叶锦飞
审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诊治中心副主任医师 逦滢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