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日报讯 这个周末,历经一个月激烈角逐的“留下好声音”将在“留下1129社区中心”迎来总决赛。从国际友人到高校学子,从企业员工到退休长者,这个源于百姓、火在街区的百姓舞台,以其强大的包容性与亲和力,将社区的邻里之情汇聚于歌声之中。这个舞台最动人的地方,恰恰在于它证明了:最打动人心的声音往往来自百姓身边,最鲜活的文化生活也许就扎根在家门口的沃土之中。
持续一个月的音乐赛事,让更多西湖区百姓重新认识了留下历史文化街区,尤其是先行焕新文化地标“留下1129社区中心”——它的“破茧重生”,悄然筑起一个可触摸、可参与、可共鸣的文化精神新阵地。去年,西湖区提出要奋力打造文创高地,做精做强“两镇六街区”,探索市井文化与现代商业“和合共生”的新模式。今年,作为“两镇六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留下1129社区中心”成为西湖区“2025十大启幕打卡点”之一,带着无尽的宋韵风华款款走来。
小桥流水间的市井繁华
“留下1129社区中心”位于古街东侧,紧邻西溪路,以光影里的古镇史诗、浙派古琴的千年回响、茶酒花香里的宋韵风华、山野与宋韵的诗意碰撞、复刻宋式文化雅集五个篇章为轴,构建出“美学赋能、业态共生、主理共创”的文商旅共生生态,希望打造出全国首个沉浸式宋韵生活的西湖样本。
为什么要在留下这条老街植入浓郁的“宋韵基因”,这份记忆要从它的前世中找寻。留下古镇,坐落于西湖与西溪湿地之间,宋高宗一句“西溪且留下”,让这个名字沿用至今。老街沿留下河而建,自北而南,庆春桥、忠义桥、盈春桥三座古桥横卧,其中忠义桥更是杭州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对于在茶市街社区生活了数10年的居民洪美玉而言,这座桥、这条河,是她生命中最鲜活的记忆。50多年前,留下河是居民日常用水的源泉,清晨在河边舀水洗脸的清凉,是唤醒一天的开始。“夏日的傍晚,家家户户敞开大门,在浇湿的青石板上席地晚餐,河边吹过来的风,比电风扇还凉快。”洪美玉回忆,这条河更是商贸的血脉,曾经留下是杭州城西重要的茶市集散地,每逢春茶上市,来自各地的茶农商贩云集老街,数十家茶行生意兴隆。
古今对话间的未来蓝图
时代的车轮向前,历经2007年至2010年的三次改造,以及后续对古桥、危旧房的修缮保护,留下老街的肌理得以存续。如今,西湖区持续赋能“两镇六街区”,这场以“留下1129社区中心”为引擎的“破茧重生”,正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澎湃的现代活力。
眼前的焕新,绝非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一场深度的时空对话——秉持“民生筑基、古今共生”理念,目标直指打造全国首个沉浸式宋韵生活的西湖样本。在这里,沙盘复原“一水穿镇三桥卧”的格局,天幕画卷勾勒沿山十八坞的非凡魅力;“留下故事后人听”空间邀请当地居民续写人文余韵;国家级非遗“霞影琴馆”入驻,让浙派古琴从殿堂走入生活……更引人入胜的是,街区以宋韵文化为脉络,打造了茶、酒、花、香四大沉浸式美学空间。
西湖区这种创新探索迅速转化为街区可感知的人气与活力。白天,通过首创“宋韵随行剧场”,让游客化身剧情角色;通过宋式点茶、手工香囊等体验,让传统文化变得亲切可感;夏日晚间,通过露天电影、潮流音乐会等活动,有效延长消费链条,探索出一条“文化引流—场景沉浸—夜间延伸—多元消费”的可持续运营路径。自“五一”假期启幕以来,“留下1129社区中心”已举办各类主题活动百余场,吸引游客30万人次,成为年轻人追寻宋式美学的网红坐标。
随着“留下1129社区中心”的亮相,历史文化传承街区、艺术设计酒店街区等五大区块也将在年内陆续开放。一个集文化研学、时尚消费、民宿体验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新地标正呼之欲出。这不仅是西湖区打造“文创高地”、推进“两镇六街区”建设的关键一步,更是对市井文化与现代商业如何“和合共生”这一命题的生动答卷。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