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模式牵引 杭州加速打造全国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之都
发布时间:2025-11-28 09:48:53

加速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杭州以概念验证破题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日前,由科技部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开展的概念验证平台建设工作交流会在杭召开,杭州在会上向全国分享先进经验。

2022年,杭州首次提出打造全国概念验证之都。近年来,杭州市科技局坚持“政府引导+系统谋划”,从需求侧、供给侧、服务侧三端发力,形成“引投联动型、需求驱动型、场景应用型、平台加速型”四大特色模式,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今年,杭州技术交易额和新产品产值总和已接近万亿元,已布局建设市级概念验证中心36家,省级15家;累计验证项目1443个,转化落地645个;自设或合作基金规模超100亿元,投融资超70亿元。

引投联动型:“耐心资本”陪跑成果转化

刚走出实验室的成果,最缺什么?资金。

当前,专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早期资本参与意愿低,而概念验证项目由于阶段早、周期长、风险大,需要早期投资者为其赋能,以“耐心资本”陪跑验证转化,让科技成果成长为一家科创企业。

引投联动型模式以“先导验证+股权投资”为方式开展验证服务。前期以公益金研发资金提供支持,验证成功并孵化出企业后,前期资助转化为企业股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前移。

内嵌许多光伏组件的玻璃,依然清晰透明。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李昌治教授团队,长期聚焦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化学和光电转换清洁能源化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可惜成果一直没能转化。

2023年,引投联动型模式代表机构杭州市启真创新智能制造概念验证中心对李昌治团队的“光伏幕墙玻璃项目”进行验证,提高了项目技术成熟度并制造出产品,为其融资3500万元并成立了公司。

在资金的加速下,团队连续多次打破有机光伏小组件的认证效率世界纪录,在杭州、湖州设立研发总部和中试基地。

需求驱动型:让“买家”找上门

以市场需求牵引项目选育、概念验证,这一模式之下,科技成果从论文到产品,需要多久?

在由杭实集团牵头建设的杭化生物基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最快纪录是不到一年。

2024年,一项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成果无氟防油剂受到关注。今年,这项原先停留在实验室里的成果,在概念验证中心的助力下已具备量产能力。不仅如此,该中心验证的项目大多来自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市场需求。

这一模式的特色在于从产业端发力,反向协同创新端,让“买家”直接找上门,形成“市场-研发-效益-再研发”的良性循环。

“研发完成后,成果可以从实验室迅速投至生产线进行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在考虑产能、环保、安全及经济等因素后,成果再进入产业化或再研发阶段。”据杭实集团科技产业部部长方翔介绍,企业会帮助科技成果有效衔接上下游产业需求,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生物制造领域集聚,加速推进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杭光所概念验证中心则结合富阳区光电产业需求,外引项目并提供性能测试及工程化研究,大幅缩短了产品研发进程,已成立公司并获13件发明专利。

场景应用型:给科技成果找到“实习机会”

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如何落地?找到技术真实的场景是关键。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智能无人系统概念验证中心执行主任蔡杰看来,成果转化,比寻找投资人更重要的,是寻找那个愿意共担验证过程的第一批场景协作方。

会议现场,一台工业级无人机格外吸睛。它可在无GPS信号、无光照、强电磁干扰等极端条件下,实现精准定位、自主飞行、自主充电,高效完成巡检任务。在该中心的孵化下,这项源自清华大学的成果已在杭转化,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今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无人机已代替人类飞入核电、火电、隧道等复杂封闭场景。

切中细分场景,只有同时深耕创新端和产业端的团队才能做到。聚焦“低空智能、具身智能”领域,该中心建立了以场景驱动为特色的完整概念验证服务体系。

在硬件方面,打造“场景实验室”,提供真实工况下的闭环验证服务;在应用方面,基于多年的产学研合作经验,面向警务、政务等领域开发30多个场景,与合作方共建产业发展联合创新中心、关键技术与应用场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让成果走出实验室,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实习”和“检验”,提升转化成功率。

平台加速型:全链条培育硬核成果

跨越“从0到1”,只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第一道坎。

从全链条视角看,科技创新是一个基础研究、技术应用、成果转化、产业化等各环节紧密衔接的过程,背后需要大量创新要素的精准滴灌。

在杭州,越来越多的概念验证中心从转化的最初环节介入,依托“通用+专用”载体平台,以验证服务加速项目落地,进而构建出一个涵盖成果评估、遴选、转化、投融资服务及商业化开发等功能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其中,西电杭研院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了我省规模最大的电磁微波暗室等验证设施,为龙兴航电的项目提供验证和适航认证辅助服务,目前项目已经处于适航司颁证阶段。

不仅如此,该中心协助团队完成商业模式、股权架构等搭建,持续提供概念验证经费、场地、设备、技术、投融资和产业资源等一站式服务。

国科大新型光电智能感知概念验证中心致力于构建“全生命周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从顶尖人才、尖端设备平台、多元化资金供给、专业验证与产业落地空间、生态伙伴协同等方面全程孵化硬核科技成果。

西湖大学创新药物概念验证中心探索“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联动管理机制,设立创新基金,推进多条创新药物开发管线,提供技术服务、金融投资、资源对接等概念验证服务。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杭州市科技局将持续以概念验证中心建设为引擎,全力以赴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活力之城,为全国概念验证破题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提供更多“杭州智慧”。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傅凌波 实习生 毛欣欣 通讯员 胡珂 吴珂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