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湿地首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
发布时间:2018-03-27 08:52:02 星期二   

作为比人类历史更久远的鸟类 野生朱鹮上世纪80年代仅存7只

浙大学子贾贝尔在北湖捕捉到朱鹮的踪迹

上周六,北湖湿地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作为比人类历史还要久远的鸟类,野生朱鹮在上世纪80年代仅存7只。此次发现也是由此之后,长三角以南地区首次捕捉到这种野生“古老之鸟”的身影。

浙大学子贾贝尔:不走寻常路 带来意外之喜——“6000年活化石”

此次朱鹮的发现者是来自浙江大学的学子,同时也是野生鸟类观察爱好者贾贝尔。上周六上午,他与同学在北湖选择了一条平时不太走的观鸟路线。当镜头无意间“扫描”到朱鹮时,“我瞬间就认出来了。”贾贝尔的观鸟爱好是从2016年进入大学开始的,至今已有一年半。

从贾贝尔的照片中可以看出,那是一只中等体型的朱鹮,体羽具灰色,后枕部有长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

发现这只“6000年活化石”后,贾贝尔并没有急于靠近,而是选择待在几十米远的地方静静地记录它一举一动,观察它的觅食、散步等。由于雌雄模样相近,目前尚不知这只朱鹮的性别。

拍摄时,贾贝尔专门观察了朱鹮的脚。如果戴有脚环,可能是“逃出来的”。因为距离余杭不远的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内就有一批人工繁殖的朱鹮。

不过,这只朱鹮脚上空无一物。据省野鸟协会的人员介绍,2014年,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曾放生一批带有脚环的朱鹮。“从时间推算,可能是那批放生朱鹮的后代。”

德清县林业局:初步推测是3年多前放生的朱鹮后代 可能不止一只

为此,记者特地连线了德清县林业局朱鹮研究专家邱国强,他也初步认同贾贝尔的推测。“放生到现在已经有3年多了。从这只朱鹮的体型来看,很可能是2016年夏天出生的。”

据了解,进入二十世纪后,由于人口膨胀、森林破坏等原因,朱鹮的栖息地越来越小,物种数量也锐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全世界都认为朱鹮灭绝了。直到80年代,我国在陕西省内发现了7只野生朱鹮一时震惊了全球。在我国的大力保护下,这一“6000年活化石”终于得以留存下来。

近年来,经过人工繁殖,现有朱鹮的数量上升到2600多只,活动范围达到1.3万平方公里。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在2008年引进朱鹮,园区内现存209只。

在物种拯救工程中,野外放归也是一种方式。因此,2014年,德清放生了33只基因优良的朱鹮,让它们在野外繁殖,从而达到改善种群退化的目的。目前,33只放生的朱鹮已经繁殖了31只小朱鹮。

邱国强告诉记者,朱鹮都生长在湿地环境,以小鱼小虾为主食。“北湖湿地原生态环境保护完好,鱼虾较多,2014年放生的朱鹮很可能就近‘定居’下来。”而且,作为一种群居动物,邱国强推测,“可能还有一窝朱鹮。”

因为脚上没有脚环,无法完全确定上述推测。春天是鸟类的繁殖期,为了进一步研判,更为了保护朱鹮,邱国强表示,将立刻联系贾贝尔,和余杭区林水局一起去发现地进行实地察看。

来源:余杭晨报   作者:记者 潘怡雯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