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个藏在青山绿水间的小村庄 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8-04-09 08:56:53

而今,年轻人解放了双手,去村外打工,不用再守着几亩土地;不愿出村庄的,也可以到种植园帮忙,每天也有固定收入。余绍红就在草莓园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月薪逾3000元。这段时间做得最多的,是采摘草莓,然后精心包装,请同事送货到镇上。说到这些时,她一连说了好几个“开心”,满足溢于言表。

土地流转后,原本只产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山间发展出了葡萄园、草莓园、桃园等特色种植,不仅让下姜村农户增收,更是带动了旅游业。“原先年收入不到2万,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说这话的村民名叫姜城里,爹娘生他时就盼着他能做个“城里人”,现在他却愿意留在山里。原因是:“现在去葡萄园里铲草、杀虫、施肥,年收入就有3万多,比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还舒服。”

“过去,下姜村的蚕桑、茶叶、早稻等传统农业大都分散经营,农民辛苦一年,收获却少得可怜。只有产业发展起来,村民的腰包才能鼓起来。”村书记姜浩强说。仅葡萄种植一项,村民人均至少可以增收500元至1000元,这还不包括葡萄园带来的乡村游收入。

今天的下姜,全村人都期待着“最美下姜”变为“最富下姜”,这股欣欣向荣之风也向周遭不断蔓延。近年来,位于隔壁大墅镇姜家畈村的兰纳农业园,不但引进了以前没种过的红心猕猴桃、红心火龙果,建起了人工大棚,打造了户外拓展训练基地,还给当地年轻人举办婚礼提供场地,已成为吸引城里人来的“神仙园”。

在红心火龙果基地负责锄草、剪枝条的,是大墅村村民方平干。他把家里的两亩地流转出去后,来到农业园工作。说起土地流转带来的改变,他的感受和余绍红一样,“人轻松了,钱赚得多了。赚来的钱可以供两个女儿上学。”

“兰纳与下姜要形成优势互补。”兰纳农业园的掌舵人冯军去过下姜村考察,对于下姜由于客观条件暂时容不下的业态,他认为可以在兰纳得到补充,“乡村旅游终究要不断满足游客的需求,乡村振兴最终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有效整合起来,实现村村富裕。”

最得意的事,是赶上了“二次创业”

“抱歉啊,我没时间和你说太多了,客人马上要到了,我要去接他们。”在姜德明家中采访,聊得正欢时,生意来了。

这是一群一口“京片儿”的外地游客。“没错,我们从北京来!”其中一位卷发大妈叫刘素杰,她一进房间,就爽朗地和记者攀谈起来:“这儿住得怎么样?导游给安排的,听说这家民宿不错。”

下姜村,民宿渐渐多了起来,旺季供不应求。

刘素杰环顾四周,窗明几净。她拍了拍洁白的床单,招呼记者坐下聊。“我们刚从安徽黄山过来,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一下车就觉得下姜村空气真好,绿化也很不错,山景也漂亮。”

他们一共有28个人,分散住在四家民宿。刘素杰和朋友在姜德明家的“亲客民宿”共享了一个标间。她对民宿主人的故事也很兴趣。

姜德明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种茶大户,靠开垦荒山、引种白茶,盖起了全村第一栋小洋房,还带动了全村种茶。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下姜村调研时,还在姜德明家里和他及村民拉家常,详细询问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

在总书记的关怀下,浙江省中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俞旭平进驻了下姜村,带领农民在以前只能长杂草、灌木的低坑坞种上了500亩黄栀子,用双手勤劳致富。

时光飞逝。让姜德明没想到的是,除了种茶,晚年还能在家门口赶上“二次创业”:2016年,老俩口花了20多万元把老房子改成民宿。去年元旦,“亲客民宿”开张,实惠的价格吸引了很多城里来的中老年游客。“我把环境卫生搞清爽,我老婆烧的菜也对客人胃口,来过的人都喜欢这里。”姜德明说。

乘上这股东风的不止姜德明一人。至今,下姜村已拥有民宿23家(含精品民宿2家),床位398个;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近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万元。

烹饪、床品怎么摆、游客接待礼仪等旅游服务课程也不定时地被引进下姜,下姜村就多次组织村民去天台、开化等地考察,全村226户村民中,一半以上都出去培训过。

随着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做大乡村旅游产业,是下姜村今年发展的重头戏之一。村书记姜浩强说,将对现有民宿进行庭院、堂前改造,加大服务、餐饮培训,提升民宿品质和水平。还要加大精品民宿的发展,逐步向其它3个自然村延伸,实现全村民宿“五统一”运营。

另一件重头戏也与姜德明息息相关。对于传统的“四片叶子”:茶叶、毛竹、蚕桑、中药材,今年下姜村将进行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立体种植,提升传统农业的亩产效益。目前,桑黄、竹荪等特色种植正在招引社会资本。

1  2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都市快报首席记者 陈中秋 摄影报道 杭报集团报道组记者 赵芳洲 程海波 殷军领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