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荒岛
发布时间:2018-08-02 10:42:29

(扫描AR图片,观看精彩视频)俞肖剑正在拍摄中。

部分照片和视频素材由俞肖剑提供

61岁的杭州人俞肖剑,精瘦精瘦的,眼神却很明亮。

去年5月底退休的他,闲不过一个月,收拾好行囊,跟妻子女儿说,我去象山了。

家里人,倒也没特别意外。

俞肖剑是以护鸟志愿者的身份去的。到的是象山一个“巴掌大”的无人岛——中铁墩屿。230米长、110米宽,不足4个足球场大,岛上没有常住人口。今年,俞肖剑又两次上岛,每回一去,往往就是十天半个月。

这两天,俞肖剑就在岛上。

自讨苦吃

中铁墩屿位于浙江省第二个国家级的岛屿自然保护区——象山韭山列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孤悬于海面之上。

从杭州出发,到中铁墩屿,需要一路的舟车劳顿。3个小时到象山后,再坐一个半小时的渔船进入保护区,然后坐40分钟的船终于到达。

岛上有最原始纯粹的自然风光,但也有着最艰苦的人居条件——

1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分成了两间,一间算工作室,一间是厨房,条件只比从前搭帐篷驻岛好一些。

天大热。岛上是没有空调和电扇的,唯一的消暑工具就是折扇。伏天,哪怕啥都不干,浑身的汗都会像自来水一样从身体的毛孔中渗出来流淌成“河”。那七八块太阳能电池供电产生的电量,是仅够照明和工作用的。

“岛上的蚊子太毒了!”俞肖剑撩起裤腿,腿上密密麻麻的全是蚊子包,“薄裤子蚊子能隔着咬,厚裤子它们就钻进裤筒里,一抓,一腿都是血!”

吃饭也是个问题。保护区的船要几天上岛补给一回,这么热的天,肉类容易坏,岛上吃食多半是简单的几样蔬菜和蛋。食物补给还没到、菜又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是最难熬的,常常要面对“只剩下土豆和洋葱”“只有咸菜”这样的境遇。

淡水也是奢侈品。饮用水、日常用水全都得精打细算。俞肖剑和留在岛上的另一名志愿者——严志文,为了少给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添麻烦,常常是汗浸的衣服晾干后析出盐来了,凑合着再穿穿,“岛上都是汉子,谁也别嫌脏,洗漱都大致‘糊弄’一下!”没有其他人上岛时,两个人干脆就打个赤膊。

话说放弃舒适的退休生活不过,到岛上来“自讨苦吃”,那可是俞肖剑争取来的——

韭山列岛自然保护区每年都招募护鸟志愿者,到荒岛上对中华凤头燕鸥进行24小时驻岛监测。

老俞跟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副馆长陈水华是旧相识,听说有志愿者项目,就要求走个“后门”。陈水华倒是觉得,老俞是可遇不可求的志愿者——退休前,他在浙江省林业厅资源处(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工作,有环保经验和常识;平时摄影器材“长枪短炮”齐备,举办过个人摄影展;打交道多年,知道他是个爱与责任并存的勤快人。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观看指南

1、下载并打开“杭+新闻”APP,老用户请将软件更新至最新版本。

2、点击页面下方“服务”功能。

3、使用“AR”模式扫描本版AR图片。

乐在其中

小岛的日出日落、星河波涛,让俞肖剑心醉不已。“住着‘海景房’,是这份工作最大的福利!”

不过,让他真正乐在其中的还是守护海鸟这件事。

初来岛上的人,以为漫天飞舞的数千只海鸟都是被称为“神话之鸟”的中华凤头燕鸥,“其实,大多数都是大凤头燕鸥!”老俞一提鸟就来劲,“中华凤头燕鸥的嘴巴尖儿是黑的,羽毛是白的,二者区别大着呢!”

中华凤头燕鸥,被称为“神话之鸟”,1937年在山东青岛外海发现后,便了无踪迹,直到2000年以后才再次被发现,是极度濒危的物种。2013年,浙江自然博物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在中铁墩屿开始了极危鸟类中华凤头燕鸥的监测与招引项目,利用假鸟和鸟声回放手段,吸引其在此栖息并繁殖。

在岛上,老俞的主要工作就是“打鸟”——这“打鸟”是鸟类摄影爱好者的行话,意思就是拿着专业相机拍摄野生鸟类照片,捕捉它们的生活习性。志愿者严志文跟老俞同守海岛,“发现下蛋、弃蛋或者小鸟出壳等新情况,我就赶紧通知在监控室的小严,”老俞负责拍户外,小严的工作是负责做好记录上报给专家团队。

老俞近距离拍了不少海鸟吃鱼的照片,为研究其饮食习性提供依据。“它们都很有脾气的!”他乐道,“它们也很坏,一见人过来,在天上用大便‘炮弹’攻击我,火力还挺强!”一边干工作,一边找乐子,在他的朋友圈里,鸟大多会“说话”。

鸟儿的悲喜,牵动着老俞的心。中华凤头燕鸥宝宝因为误入“邻家”被啄,死在了老俞的视线里。“太心疼了!才孵出一天哪!”可难过归难过,工作还得继续,采集雏鸟标本,联系专家上岛, “带回去做基因检测,将来可以更好地开展救护工作。”

通过去年的驻岛观察,“岛上排水不畅、‘偷蛋贼’菜花蛇频繁出没,都影响鸟类繁育。”据此,项目团队对荒岛进行了一番改造。这不,今年,来岛繁殖的大凤头燕鸥增至5000多只,“中华凤头燕鸥也有49只,繁育雏鸟14只,现在宝宝们正在学做‘飞行员’呢!”老俞自豪地说。

从鸟儿组建家庭,到鸟宝宝蹒跚学步,俞肖剑用将近5万张照片记录了整个过程。“等雏鸟学会飞,今年的驻岛工作也就告一段落了。”

7月26日到29日,小岛突然热闹起来——老俞跟着30多名来自中外的鸟类专家和护鸟志愿者开展环志工作,成功环志150只大凤头燕鸥和3只中华凤头燕鸥雏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掌握小生灵们翻越高山大海的迁徙轨迹。环志工作者离开后,老俞继续留守在岛上,因为,还有未完成的工作等着要做。

老俞说,希望明年中华凤头燕鸥能再来。

但明年,俞肖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上岛,“毕竟年纪大了,特别是有心梗,明年得看身体喽!”

呵护自然

俞肖剑似乎一直工作、生活在大自然中。

“年轻那会儿,我在森林资源调查队,”俞肖剑回忆道,他和队友拿着森林罗盘去搞测绘,穿着帆布制成的“山袜”和防蛇防刺的特制翻毛皮鞋,“迷过路、摔过跤,浙江大大小小的山头都去过!”

或许,体会到自然之美的人,会更加深切地爱着自然。爱鸟护鸟只是其一。

平时在杭州,老俞有空,就会去西溪湿地拍鸟,去会会那些可爱的精灵们。

老俞最痛恨的事情就是,有些人嘴上说喜欢鸟,却干着损鸟的事儿——像去年冬天,中山公园附近,有游人轰赶和吓唬鸬鹚和,老俞上前制止,对方却恶语相向,险些动手打人,可老俞不怕,“喜欢鸟,就得爱护它!”

更让老俞觉得过分的是,有人以拍鸟为名,竟然干出拆鸟窝、折腾雏鸟之类的事。每回遇到,他都会痛心疾首,挺身而出制止对方的不当行为。“遇到不对的事,哪怕自己遭骂、挨打,也必须得上!你说对不对?”

“看见”栏目征集线索

“看见”栏目,将通过组图(视频)加文字的形式,更生动地记录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变迁,以及这座城市里正在发生着的人情冷暖。

故事的可看性是我们的基本要求。近期征集选题:改革开放40周年百姓话变迁(寻访钱塘两岸船上人家、码头人家、挖砂人家、拍潮人、喊潮人、冲浪达人、金融达人等),城中村改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及其他有故事的人生。

报料热线

许卓恒 15658886363

程海波 13732298639

刘乃武 19906812526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孟娇 摄影/视频 刘乃武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