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未来如何养老?《杭州市养老设施专项规划修编(草案)》基本完成
发布时间:2019-01-11 10:30:59

公办机构以托底保障为主

民办机构着重提升护理功能

尽管居家养老是杭州未来养老方式的主流,但机构养老亦不容忽视。

“杭州2017年机构养老床位数达到了市区每百名老人4.27张,这在全国是领先的,但也客观存在公办养老一床难求,不少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艰难的现状。”市规划部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之所以如此,不仅因为民办养老机构价格相对高,在规范性、可信度上,老百姓对民办机构也有些许担忧。“这也反映出以往对民办养老机构引导力和规范度不够的问题。”

本轮规划区别公办与民办养老机构在选址、建设、管理中的不同特征,引导公办机构以托底保障为主,民办机构着重提升护理功能。“杭州未来养老趋势严峻,要实现真正的品质养老显然离不开民营机构市场的参与。尤其针对当前对失能失智老人专业护理力量明显不足的现状,更离不开民营养老机构的力量投入。”

数据显示,2017年,全杭州市域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6.9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6.13%,;失能、半失能老人9.3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5.58%。在一些规划人员看来,民办养老机构想要从市场中脱颖而出,可在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更多差异化、专业化服务方面重点发力。

为未来养老人口流入预留空间

更加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G20峰会后杭州人口持续流入,本轮规划通过地理市情平台数据分析,为外来人口养老也进行了一定的预留,比如规划对新建住宅落实居家养老用房配建指标,从每百户20平方米提升至每百户30平方米,并要求最低不少于300平方米集中布置。

“为居家养老预留更大的用房空间,将有力拓展和丰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功能,像街道、社区级老年活动站、老年电大教学点、老年信息服务平台等,均可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起,合并设置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内。”市规划部门相关人员表示,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为杭州的老年人打造更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

杭州本轮养老设施规划从上轮规划的6区拓展至10区全市范围,更多地涉及了农村地区,规划首次从城乡共融的角度出发,将农村养老纳入规划统筹,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农村地区养老设施布局进行更多指导。“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整体好过乡村,全社会应该在这方面给予更多关注。”

在市民政部门看来,本轮养老设施规划对全市养老设施体系做了新的顶层设计,理清了各级设施的功能定位,一方面能更好地指导各级各类设施的发展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也对养老用地空间进行了保障,对后续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指引。

下一步,结合养老设施规划的出台,将在全市打造一批示范性街道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突出居家养老为重点,探索微机构、养老服务综合体等形式,进而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强化专业照护功能。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将结合杭州在互联网及地理信息数字化应用方面的优势,引导各地建立智慧养老大平台,为杭州未来的品质养老奠定扎实基础。

编后语

规划统筹,城乡共融

规划,让杭城更美好!

自2018年12月7日,本报推出首篇报道《让更多规划人到乡村去,让更多乡村人懂得规划》以来,截至今日,《聚焦杭州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规划,让杭城更美好》专栏已推出了14期。一个多月,从乡村振兴到文化兴盛,从拥江发展到改革攻坚,从技术创新到队伍锤炼……我们和广大规划师、城乡干部畅谈规划对于杭州建设发展的影响,和群众、企业共话规划审批改革如何助力杭城营商环境之变。当前,随着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组建,我们将持续聚焦杭州新一轮城市总规、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等规划编制进展,聚焦杭城规划如何重整新装再出发,为助力杭州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刘园园 史洁 通讯员 王静雯 黄洁琼 凌璇 王珏 汤恩洋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