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了!杭州工厂里 大批人工智能开始替代人力
发布时间:2019-03-05 09:47:01

都市快报 记者 林建安 王斐帆 刘云

做一套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生产节拍,原来要十来分钟,现在只要18秒;以前,凭着经验生产出来的橡胶,合格率只有92%,现在已经能达到98%;过去,制作一套样衣需要7天时间,现在只需要2天就行……数字化,正在不断改变着杭州传统产业。

眼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驱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引擎。

去年10月11日,杭州提出全面推进“三化融合”行动,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3月1日,杭州进行今年首场“六大行动”比学赶超活动,聚焦的就是“三化融合”。

3月1日上午,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队,分四组赴杭州16个考察点观摩“三化融合”典型代表企业。2日起,都市快报推出六大行动新年首场比学赶超特别报道——被数字改变的未来。今天推出第三篇,重点讲搭上数字经济这辆快车后,传统产业跑得到底有多快。

企业做得越来越大 员工却越来越少

3月1日上午,“三化融合”比学赶超实地考察团来到萧山的兆丰机电。这是一家做汽车轮毂轴承的企业,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

在兆丰机电的一个展厅里,考察团成员看到了辆小车子。它的外形看上去相当简易,不过,兆丰机电董事长孔爱祥说,“能开的”。

说完,考察团里的一位成员就坐上去试了试,“确实能开”。

严格来讲,这辆“车子”其实只是一辆电动汽车的底盘,长约2.4米,宽约1.5米,最快能开到100公里/小时。这辆“车子”,兆丰机电的人只用了3天时间就造出来了。“以后,这种车子有可能会替代电瓶车,而且价格也不会贵。”

不过,兆丰机电厉害的地方,远不在于3天造出一辆“车”子,而是它的“工业大脑”。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预测,“未来世界,大部分人类可能是多余的”。

咱们暂且先不去追究这个预测有多么可怕,眼下,机器人确实已经帮我们干了不少事情,而且干得非常好。当然,这一切,是在人类的智慧下实现的。

这几年,虽然兆丰机电做得越来越大,但员工却越来越少了。

“以前有800个人,现在只有500个人了。”兆丰机电董事长孔爱祥说,“因为都是机器人在出力,机器换人。”

如果听到“机电”这两个字,你就觉得这里的人干的都是重活,那你就错了。在兆丰机电的生产车间里,一条“上任”不久的新生产线,就能让“兆丰”迅速具备年产500万套第三代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能力。其他生产线要380名工人,这条线上,即使把仓储人员也算在内,也还不到50人。原因就是,很多活都由机器人干了,而且干得更快更好。比如,做一套第三代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的生产节拍,现在只要18秒,要是放在以前,起码要10分钟。

孔爱祥说:“来这里上班,早上拎着一个公文包就能来了,就跟去大楼里的办公室上班一样。”在车间里,员工只要操控电脑就行,一支支机械臂和机器人会替你组装零件,也会帮你搬运物品。

对了,在生产车间的门口右侧,还有一个超级大的屏幕,那是兆丰机电造的“兆丰工业大脑”,它能把散落在车间的各个数据收集起来,小到一个刀具的位置和寿命,都算得一清二楚。这个“大脑”能干不少事儿,能预测轴承故障,评估剩余寿命,给你推荐维修厂,还能提醒你要进行维护保养了。

在这个大屏上,能看到使用兆丰产品的车子的各种信息。工作人员演示了一下,只在触屏上一点,大屏上就显示,有一辆正在福州市闽侯县开的车子的轴承温度已经达到了70℃,边上大红色的字显示:温度过高。“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会提醒车主到附近的维修店进行保养或维修。”工作人员说。

一直以来,孔爱祥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要“把铁疙瘩做成有温度有灵魂的产品”,产品智能化,让他觉得“这件事情越做越兴奋”。“以前觉得根本没法实现的事情,现在已经很有希望去完成了。”

数字经济,实现了对传统制造的智能“再造”,眼下,杭州一大批工业企业,正像兆丰机电一样,走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转型路上。

比如,大家很熟悉的老板电器。

偌大的车间里,工人寥寥,只见一排排集烟罩冲压自动线、六轴机器人冲压自动线、钣金自动线有条不紊地运作着,负责协助的机器人,就像一个个小精灵一样,在空旷的厂区里“溜达”。

这里是老板电器的生产车间,也是数字化智造基地,各条生产线自动上料、机械手抓取、单元化加工、焊接、涂料、物流……精准流水线执行,自动化生产水平高达95%以上。

“对传统制造企业而言,数字化智能制造是一条必须要走好的路。”老板电器董事长任建华说。

下一页

提现速度 最快2秒到账

杭州这只“蚂蚁” 

让你在国外也能扫码办事

有了ET工业大脑 

橡胶生产合格率升到98%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建安 王斐帆 刘云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