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棉花的木磨盘
传到他手里是第四代了
童师傅老家在金华兰溪,1986年,他就背着一把大棉花“弓”,来杭州走街串巷做“弹棉郎”,他还清楚记得当年的口号,“弹棉花的嘞!”如今棉花店的墙上也还挂着那把“弓”。
不过科技与日俱进,3年前,童师傅买了一套弹棉花的机器后,这把“弓”就基本闲置了。
虽说现在棉花可以用机器弹了,但其他环节仍然需要手工操作。
童师傅说,旧棉重弹,先要拆掉表面的旧棉纱,用机器弹完棉花之后,再拿竹竿,把弹好的棉花一层层地铺匀在新的棉纱上,“厚薄一定要铺得均匀,不能一高一低”。
用竹竿把弹好的棉花铺匀在新的棉纱上
铺好棉花后,接着要用竹篾一点点压在蓬松的棉花上,压出空气。然后,用新棉纱把棉花裹好,再用木磨盘,压实棉花胎,使之平贴、坚实。压磨是决定棉花胎好不好的关键环节,压磨得越透,棉花胎就越平实耐用。
童师傅现在用的木磨盘,还是父亲传给他的老物,都不知道有多少年历史了:“反正我家老头说,这个木磨盘传到我手里,已经是第四代了!”
祖传的木磨盘不知道有多少岁
压磨非常耗时耗力,刚弹好的棉花能有二三十厘米高,而经多次压磨后,最后只压到四五厘米高。这么一整套流程下来,童师傅说大概一个小时才能翻完一床旧棉花胎。
因为辛苦,他说自己带了六七个徒弟,现在全部都转行了,“学着学着嫌辛苦中途跑掉的还要多。”
我也问他,徒弟都跑光了,他自己就没考虑过转行吗?童师傅摇摇头:“我都55岁了,年纪那么大了,改什么行啊!家里还有两个女儿要养,小的一个还在念书,老婆要在家带小的,还要照顾两个80多岁的老人,也没工作。”
不过,现在店面租金越来越贵,生意也一年不如一年,童师傅也不知道自己能干到哪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