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发现一段五代吴越国衣锦城城墙 下一步要根据它找出整个衣锦城
发布时间:2019-10-23 10:01:23

推测——

衣锦城平面呈方形,有城门四座

构筑精良,极为牢固

这个问题,临安文物馆馆长张惠敏,在2016年写《五代吴越国衣锦城初步研究》的论文时,曾经探讨过——

在钱镠修筑衣锦城前,太庙山区域并没有城池建筑,是钱镠首次选址,在此修建了城池。

根据《咸淳临安志》“临安县境图”来看,它北依太庙山,前案石镜山,南朝功臣山,苕溪、锦溪二水环绕,地势开阔,是一处宜居、宜守的绝佳位置,对古代选址修建城池的要求来说,很符合了。

建,是建了多大呢?

宋代,没找到有关衣锦城的修建记载,只有《盛淳临安志》记载说“临安县城,周回五百二十步”,应该就是衣锦城的范围。

《临安县志》载:明洪武初年,筑临安城土垣“周五里,高一丈”。《万历临安府志》则称:“衣锦城,周五千五百六十步。”

根据史料来推测的话,衣锦城与五代时期的十国都城相比,规模、面积要小很多,比如吴越杭州夹城“凡五十余里”、罗城“周七十里”等;但和吴越国其它县城相比,规模就基本相当了。

有城就有城门,《万历临安县志》里说衣锦城有四座城门,“东曰迎恩,西曰惠政,南曰望锦,北曰拱辰”。而《临安县志》记载“武肃时,唐昭宗赐名衣锦,门四,东迎薰,西惠政,南望锦,北拱辰。”两个记载,只有东门的名字是不一样的。

衣锦城在行政级别上,和县级相同,城墙规模应该也是县级标准。关于城墙,从史料中没有找到具体的构筑形式记载,但从当时的战事、唐昭宗的诏文中,可以看出衣锦城有较强的军事防御能力。

《资治通鉴》中说:“临安城坚,久攻不拔,欲归,恐为镠所邀,乃遣人守卫镠祖考丘垄,禁樵采,又使顾全武通家信……”

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一下——衣锦城平面呈方形,有城门四座,城墙为砖包夯土结构,外设壕沟,与吴越国所属各县城形制规模相当,构筑精良,极为牢固。

但这些目前都仅限于推测哦,它究竟是怎样一座城,还是要等待进一步的考古结果。

衣锦城,就是衣锦军的军治所在

集军治、家宅、家庙三项功能为一体

2017年3月,临安区政府改建挖出的地窖

衣锦城,源于安众营,最初是钱镠屯兵、聚兵之地,它的首要功能应该是军事防御。在钱镠逐步扩大统治范围,获得五代朝廷封赐后,才升为衣锦城、衣锦军。

而衣锦城,就是衣锦军的军治所在,是吴越国在临安的行政中心机构所在地,从《咸淳临安志》宋版“临安县境图”中可以看到,衣锦城作为县城的功能一直延续到南宋,一直到现在,它仍是临安主城区和行政中心所在地。

钱镠去世前,曾多次巡视衣锦城,可能对钱镠来说,衣锦城还兼具了钱氏家宅的功能,毕竟这里还有钱王生祠、五王庙、太庙等。

可以说,钱镠对于集军治、家宅、家庙三项功能为一体的衣锦城,修建是十分用心了。

钱镠对故乡情深,两次衣锦还乡,宴飨父老,多次巡视衣锦城,死后归葬城北太庙山。

这些年,临安一直在陆续寻找钱镠在这里留下的遗址、遗迹,已经陆续发现了吴越国王陵墓葬、寺址塔幢、衣锦城等,初步揭露了吴越国文化遗产在临安区“一城护三陵,佛寺星罗布”的布局。

2017年以来,在临安区的考古勘探和发掘中,杭州市考古所的考古队员已先后发现了衣锦街北侧区政府内的吴越国遗址、吴越街南侧光孝明因寺(净土禅寺)遗址、太庙山南麓新石器时期至商周时期遗存等10余处考古遗址。

就拿区政府内吴越国建筑遗址来说好了,2017年3月,临安区政府改建大院里的一个地面停车场,准备往地下再挖一层,没想到陆续挖出了“大唐”文字砖、莲花纹瓦当、越窑青瓷等。后来,经杭州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们的抢救性考古发掘,竟然在这里挖出了钱镠的“房子”。

专家团队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古代的衙门。也就是说,在临安区政府里挖出了1000多年前的“区政府”。还有专家做了一个更具体的推测——钱镠曾前后两次衣锦还乡,都大宴乡亲,很可能就是在这个地方。

这些建筑遗存,都与衣锦城密切相关,且规模宏大、营建考究,代表了当时当地最高的建筑技艺,是反映这座城市发展的最好实物例证。

今年5月,临安区公布了“临安吴越国文化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方案。未来,这些考古遗产将融入城市布局,以文化载体形式助力城市发展。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刘云 朱振辉 制图 张琳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