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南宋御街 追忆华美天城
发布时间:2021-10-20 10:10:02

“南宋临安城推倒了里坊之间的围墙分隔,城中的居住区与商业区已经连为一体,坊市混合的布局足以窥见当时的开放程度。”杜正贤在画前感怀许久,我们的脑中浮现出先辈们不惜笔墨描绘的临安城——她如吴自牧在《梦粱录》里所云:“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她又如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所言:“城之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

为了“唤醒”这座华美天城,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艺术家们丝毫不掩藏丰富的学识和创造力,将古与今巧妙衔接。陈列馆的墙上,一幅“南宋时期御街店铺分布示意图”灵动可爱,设计者巧妙地运用声光电技术还原了当时的盛况:图上“钮家腰带铺”“沈家白衣铺”“郭四郎茶坊”“张家铁器铺”“张古老胭脂铺”“三不欺药铺”一字排开,无不令人感叹商业分工之细、从业者之广;墙上三五个可视化小孔,又以动漫的形式让人们悄然走进那个繁华年代……

走出这座小巧的陈列馆,秋雨初霁,游人们的脚步继续向前;他们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用行走翻阅一篇篇凝固的历史,用心聆听砖石檐廊传递的动人音符,不就是为了读懂临安,读懂那海纳百川的中华文明吗?

风韵生生不息

宋的繁华,不分昼夜,无论古今。

与杜正贤一起行走在他最为熟悉的中山路上,他能“设计”出一条别致的游览线路:从吴山脚下出发,经过熙熙攘攘的河坊街,不一会儿,几条古色古香的清幽小巷出现在眼前;巷子越走越深,我们距离街道又越来越近,叫卖声、音乐声渐渐在耳边起伏;走出鼓楼之后,我们又挥别古典,与现代都市相融……

“十里御街像鱼的脊椎骨,四通八达的街坊巷陌,便是衍生出的条条细骨;岁月给了这些骨骼血脉与文脉,让南宋风韵生生不息,让这座城市人烟繁盛。”

杜正贤的脚步在一个特殊的地点停了下来。“每每走到南宋御街与大井巷交叉口,我都十分感慨。12年前那场开街仪式依旧历历在目……”我们的思绪也跟着跨越了时空——杭州市中山路的前身是南宋御街,为临安城的主轴线,它贯穿都城南北,直达皇城的和宁门,街道两旁诸行百市样样齐全。

2009年,在“南宋御街·中山路”开街仪式上,杜正贤冒着滂沱大雨向过往行人讲述这里曾经的繁盛景象。“我打着伞却还是湿了半边胳膊,但是驻足聆听的人越来越多,‘南宋’聚集了如此高的人气,是超乎我们的预期的。”

的确,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种南宋风韵。时至今日,这里已被打造成为“中国生活品质第一街”,但依然令人遥想“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的景象。时空的穿越感在现代都市的一隅随处可见:

叭蜡子巷广场上,一块“御见清河坊”的展板前,几位少年迎风奔跑,他们的脚下是一个圆鼓鼓的仿制蹴鞠;南宋书房里,窗明几净、墨香四溢,一位年轻人专程到这里寻找一本《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沿街的餐馆酒肆门前,几位身着古装的“小二”招揽生意,顾客一入门,他们提壶献茶,迎接入座;南宋皇城小镇内,一座光影交错的南宋记忆馆将古今宋韵娓娓道来……

“杜老师,不如进来品一杯茶吧!”一个声音让我们在广场前停下脚步。两位宋茶爱好者在广场边租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楼,专门用以观茶、品茶、议茶。杜正贤是这片街区的“常客”,他被热情地引入屋内,我们沿着吱呀作响的木质楼梯行至二楼,这里乐声袅袅、茶香扑鼻。他们饶有兴致地谈论起即将“上演”的“第九届南宋斗茶大赛”。对“宋”的追求与“重塑”,已然成为这座现代城市的生动注脚。

当夜色笼罩这片古老的街区,仿古的五彩街灯次第亮起,店铺门前的小水渠叮咚作响,与商贩的叫卖声相映成趣,这番陆游笔下“笙歌灯火夜连明”的场景着实令人沉醉……于是我们陷入沉思,眼前的这一切,究竟是南宋都市之现代,还是当今城市之怀旧?

也许,正是那生生不息的南宋风韵,触发我们感知过去,触摸今天,又畅想未来。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宁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