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赏、入画、印染……
西溪湿地这抹幽蓝开得正艳
等待了将近一个月,专属于杭州的桂花味秋天终于上线了。上个周末,相信不少朋友都去赏桂寻香了吧。但你知道吗?最近西溪湿地边一种幽蓝色的小花开得正好,欣赏完桂花仙子的美丽,不如来这里和它打个招呼吧。
小花名为鸭跖(zhí)草。跖,指的是脚掌部位,意思是鸭子走过的地方它都能生长。它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碧蝉花”,取其花形如“蝉翼”,花色“深碧”之意。《本草纲目》中曾这样描述碧蝉花花形、花色之美,“花如蛾形,两叶如翅,碧色可爱”。
备受赞誉的碧蝉花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们通常可以看到的是上面两片醒目的深蓝色花瓣,其实它下方还有一片不太起眼的白色花瓣,旁边紧挨着几近透明的萼片。微风吹过,宝蓝色的翅膀缓缓飞舞,下方洁白则似轻纱朦胧,宛如一只身姿轻盈的蝴蝶精灵款款而飞。
它的花蕊也很有特色,雄蕊总共有六枚,上方三枚颜色鲜黄形如蝴蝶结,紧挨着的一枚黄色雄蕊则呈对称的V形。在最下方细长的花蕊中还有两枚棕色的雄蕊,另一枚则是雌蕊。需要注意的是,六枚雄蕊中,只有最下方的两枚才有繁殖能力,其他几枚颜色鲜艳的则是用于“招蜂引蝶”吸引传粉者。
碧蝉花属于聚伞花序,心形的总苞片略微收拢,如同鸟喙一般,里面一般可开三到四朵花,但开放时间有别,因此,通常看到只有一朵花在绽放。小花藏在鸟喙形状的总苞片里,正如鸟儿口中衔花,十分可爱。
除了观赏,碧蝉花还有许多作用,比如它是一种天然的染色剂,古人就常常将它作为颜料用于画作。这种染色技术随后也传入了日本。但碧蝉花做染料,颜色并不持久,因此后来日本传统技艺友禅染便将其用作描画底稿的颜料,正是用了它容易褪色的特性。
除了是入画和印染,碧蝉花还能用于古代女子闺阁红妆,在方以智的《通雅》中记载,“一种曰鸭跖草,即蓝胭脂草也。杭州以绵染其花作胭脂为夜色”。清朝仁和(今浙江杭州)翟灏也曾作诗,“不藉燕支拂鬓纱,西风吹绽碧蝉花。侬家赤岸村边住,晓擘牵离染翠霞”。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对这种植物产生了好奇呢?那不如赶紧来西溪湿地逛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