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达交通直抵民心 杭州打通断头路,优化地铁接驳线路定制公交线路,让生活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1-12-06 09:38:45

杭州日报讯 “家门口的春永线,从过去的二车道变成了宽敞平坦的六车道,每天送孩子去萧山城区上学,也比过去快了十来分钟,这路啊真的通到了我们的心里。”家住萧山义桥的陈先生说。今年6月,联通萧山与富阳的春永线正式通车,成为了2021年第一条打通的公路“断头路”。

“巧下线一打通,我们的心也畅快了。外地游客来村里采摘樱桃更方便了,再也不会出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了。”富阳区春建乡大唐村的村民们这样说。今年10月28日,巧下线正式通车,标志着杭州市交通运输局顺利完成了2021年度市政府民生实事的公路“断头路”打通工程任务。

“以前带孩子去省儿保就医,下了地铁后还得打车。现在随着公交1514M的开通,出行方便了许多,出了地铁就能换乘公交,省力又省心。”家住滨江区东方花城的市民陈女士对今年新开通的这条接驳公交线赞不绝口。

记者从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2021年市政府民生实事涉及交通运输项目中,在打通“断头路”方面,截至10月底,已完成开工16个项目(79.9公里),完工6个(13.5公里)的任务;在交通优化方面,截至8月底,已全部完成优化地铁接驳公交线路20条、开通定制公交专线20条的任务。

民生出行无小事,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以“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杭州样板”为工作目标,用心聆听群众需求,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持续改善群众出行环境,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扎实落地,让群众出行更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A

打通“断头路”:

筑起通向“共同富裕”的先行之路

大唐村下唐自然村有50亩樱桃园,一到樱桃成熟季节,游客们会慕名前来采摘,而之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巧下线则是“樱桃客”口中抱怨的对象。根据杭州市交通运输局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巧下线在今年迎来了提升改造,路线全长1.1公里,采用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30km/h,路基宽7.5米,公路的标志标线规范清晰,护栏、标志牌等设施完备,已经成为大唐村和宵井村之间的快捷通道,并把县道横桐线和305省道有机串联起来。驱车在巧下线上,沿着巧溪水库,一路驶进春建乡大唐村,车轮下崭新铺设的巧下线同两边山林的黄叶和谐相融,构成了一幅精美的秋色风景长卷。

除了让大唐村的樱桃变成乡村振兴“致富果”的巧下线,今年打通完工的“断头路”还有70年来首次扩建、从一车道变成两车道的富阳徐樟线。

“这条路,我们等得太久了!”回忆起家门口曾经的“卡脖子路”,富阳大源镇骆村村民骆元树心情激动不已。

骆村村委会主任骆惠军介绍,村里的主干道徐樟线骆村段多年来一直是大家的“心病”:这条路以前都是村民自发修的,由于年久失修,经常出现路面损坏,逢年过节,更是拥堵严重,“比如亲戚朋友打算12点来家里吃饭,下午2点能到就算不错了,此外,也严重制约了村里经济的发展。”

2015年起,在杭州、富阳两级交通部门的支持下,骆村分4期陆续对徐樟线进行提升改造。2021年,又在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富阳区交通运输局及大源镇的协力打造下,成了杭州市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中首条被打通的县域“断头路”。

现在的徐樟线,变成了8米宽的双向二车道公路,在四周青山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宽敞、整洁。村民们的日常出行,从骆村开到绕城西复线富阳南,只需要10分钟左右,一脚油门就开到了高速。“以前村里闲置的厂房都没人要,现在基本都租掉了,租金都不低,还吸引了一家做通讯器材的企业来租地办厂呢。”村民们说。

据了解,今年初以来,杭州市交通运输局便会同相关部门和区、县(市)成立专班、开展调研、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建立起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库,全面推进实施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行动。

“打通‘断头路’不光指打通被卡断的路,也指提升农村和边界地区的通达深度、提升养护管理水平,推动‘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一直是我们交通建设的目标,也是切实改善群众出行和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打通的是断头路,赢得的是百姓心。下一步,杭州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大力推进打通公路“断头路”三年行动,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交通出行环境,特别是方便山区经济发展和群众出行,为乡村发展串通起“经脉网络”,推动农村公路全生命周期与优化村镇布局、发展乡村经济和服务改善民生相适应,让交通成为共同富裕的开路先锋。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毛雨佳 通讯员 范杨 李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