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溪湿地360亩芦田迎来最佳观赏季
待疫情好转 来这里看“雪”吧
冬天的西溪湿地正迎来一年中最唯美的季节,走进这个巨大的“润肺空间”,不经意间就能看到一丛丛芦花迎着暖阳绽放。眼下,正值西溪听芦节期间,芦花泛白,如雪花满滩,市民也因此能够见到西溪十景之一的“秋芦飞雪”。
秋冬,也是西溪观芦好时节,这里共有芦田360亩,主要集中在秋雪庵附近。不过,你看到的芦花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人们常常把禾本科很多植物的“穗”都称作“芦花”,这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芦苇、芦竹和荻了。
西溪湿地久负盛名的芦花景观以荻为主要观赏种类,最是让人留恋。而芦苇和芦竹则别有一番韵致。那么,我们该如何区分这“三胞胎”兄弟呢?
荻,应当是这三种里面最“纤弱娇小”的一位,花序也是最柔美的,很好辨认,颜色洁白,如“凉花载雪”,蓬松的绒毛向一侧低垂,微风中轻轻摇曳,正如少女的婆娑秀发随风而起,尽是婉转情思。叶的边缘有锯齿状粗糙,与其他两种植物的叶缘都不同。
在三者之中,可以说芦竹的身材最为挺拔伟岸,在湿地之中也颇为显眼。它的秆粗壮直立,高3米-6米。因为外形似芦也似竹,所以得了芦竹之名。
从外观上看,它粗大青绿的秆,中空且有节,就像竹子一样,可用来制作管乐器中的簧片。叶似芦苇却比芦苇更宽大,叶基部抱茎(环绕茎)。花序也要大得多,30-60厘米,且向上直立挺拔,偏黄色。
和高大威猛的“芦竹”相比,芦苇就要“纤瘦”不少,高度基本在1-3米,也是全国各地常见湿地物种。它的叶舌两侧有长3-5毫米的缘毛,花序20-40厘米,如果仔细观察则能够发现,它的“穗”整体比较杂乱,像风中凌乱的“发”,且颜色偏黄,景观效果比荻要逊色一些。同时芦苇可以通过发达的地下茎快速繁殖,在水边形成成片的群落,是固堤护坡的先锋物种。
其实,说得再多也不如大家亲眼所见。待疫情好转,找个天朗气清的好日子,来西溪湿地看看各种各样的“芦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