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50多年脾胃病的张瓞安医师: 梅雨季是调理祛湿好时机
都市快报报道 “这周胃口怎么样?早上起来还有口臭吗?”周六上午,都市快报咏芝元国医馆的诊室里,76岁的张瓞安副主任中医师正在给一位年轻患者复诊。
张瓞安医师自幼跟随父亲张硕甫(江浙名中医,杭州市中医院创始人之一)学医,传承了父亲的医术医德,有不少人专程来找他看脾胃病。
这次来复诊的患者小丁,27岁,是一家自媒体公司的品牌宣传主管。
小丁近两个月来胃口一直不好,尤其是早上,刚吃两口就恶心、反酸,还有明显的口臭。
“我这个工作经常要跟客户打交道的,因为有口臭,聊天的时候我都不好意思靠近,用了漱口水也没用……”小丁很是苦恼,在家人的建议下,他找到了张瓞安医师。
号脉、看舌苔,询问睡眠、饮食情况,张医师一项一项问得很仔细,这是他近六十年来的工作习惯——对病人的情况了解得越详细,越容易对症下药。
张医师说,像小丁这样的患者,近期还是蛮多的,属于典型的脾胃湿重。
“梅雨季马上到了,黄梅天湿气重,本身就有脾胃疾病的人,再遇上湿邪,症状会比往常更加明显。”张医师说,体质较差的人、身材肥胖的人更容易“湿气重”,胃口减退、胸闷、怕冷、口臭、四肢无力、大便稀沱,这些都是脾胃湿重的表现。
针对小丁的情况,张医师建议他分两步治疗——第一步化湿,祛湿有很多方法,通过中药芳香化湿治疗后,口臭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第二步健脾,主要是补气、巩固疗效。
小丁说,自己喝了一个星期的中药,口臭基本消除了,胃口也好了很多。张医师叮嘱他,要坚持1个月的疗程,调理效果会更好。
“梅雨季湿气重,这个时候调理祛湿是最好的。如果错过这个时机,到了伏天,就容易腹泻、不耐热,肠胃的不适反应可能更严重。” 张瓞安医师看了50多年脾胃病,他说,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中医调治脾胃病,不仅兼顾脾胃和阳气,还要因人因时,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综合时节、天气来考虑治疗手段。
比如这段时间,各种新鲜水果上市,张医师特别提醒:湿气重的人,切勿贪食,要控制水果的摄入量,尤其是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最好在常温环境下放一段时间再吃。
“从中医上来说,甜的东西是‘聚湿’的,水果吃多了,体内的湿气可能也会加重。再加上生冷,对脾胃的刺激更大。”
每周六上午,张瓞安副主任中医师坐诊都市快报咏芝元国医馆(省市医保可用)。
如有慢性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中轻度肠化等问题,可前来现场挂号就诊,还可打电话或微信扫中间“浙医在线2号小助手”二维码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