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就杭州就业促进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发布时间:2022-09-01 11:00:44

问题5:如何保障困难群体就业?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杭州市残联负责人杨英英关注到妇女劳动权利和残疾人就业保障。她向市人力社保局提问,如何促进低保低边、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和残疾人群体就业?

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叶茂东:自2017年以来,全市帮助近40万的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有22万人。

针对这些就业困难,杭州通过优化服务手段、提高职业能力评估、给予指导等,到7月底全市有劳动能力和有意愿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75.83%。

问题6:如何加强对“农创客”的政策指导和帮扶?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魏丹英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随着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电商、农文旅项目运营管理等专业人才较为短缺,农村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姚吉锋:我们搭建了“农创客”的平台,从2019年开始共引进了“农创客”4228人。之后,通过省、市、县(区)三级培训,提升“农创客”职业技能。在金融支持方面,从2020年到2025年每年滚动信用贷款不少于500亿元,目前已发放贷款159.88亿元。同时还有政策性农业保险,一位“农创客”信用贷款最高可达1000万元。

问题7:“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如何化解?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决策部门主任吴志明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受主城区生活成本、高端产业人才需求、用人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就业市场“岗缺人”和“人岗不匹配”现象并存。

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叶茂东:这几年杭州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来缓解就业结构的矛盾。一是精准地开展招聘、信息共享、指导就业等就业服务,破解人、岗不匹配的问题。二是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提高企业培训的质量,鼓励企业开展员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问题8:如何保障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权益?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郑利敏关注到,近年来,杭州市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外卖送餐、网约车、网络直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但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还比较弱,部分人员也存在参保意愿不够强等问题。

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叶茂东:根据省厅的数据,杭州市的新业态平台共156家,杭州市的灵活就业参保人员128万,其中新兴业态人员115万。

针对这个现象,人力社保局会同全市十几家单位制定了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实施意见,对企业采取劳动派遣、外包等合作的方式时双方的权利义务做出了界定。

同时强化保障维护合法权利,包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权益等。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见习记者 邵婷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