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构建杭州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03-01 12:03:34

杭州日报讯 在杭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杭州提出要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打造共享幸福的新天堂。

“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的优良传统。自《杭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颁布以来,杭州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通过全面实施“互联网+养老”服务行动,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为老年人及家属提供高效便捷的供需对接、质量评价、远程监测、数据分析等服务,打造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线上快速响应、线下良性互动、全程留痕监管的智慧化养老模式,有效解决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中央网信办将杭州市列为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养老试点,而家庭作为社会治理最基础的单位,智慧居家养老已成为新形势下社会养老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

例如,从推动关键产品技术研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养老标准体系和网络安全保障四个方面出发,率先实现“一码”办理入住、“一码”享受服务、“一码”预约餐品;开通全市统一人工服务热线96345100,实时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率先在上城区开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试点工作,24小时监测老人生命体征及活动情况;开展全省首批独居老人智能预警监测;率先全省试点开展康养联合体建设,医、康、养“最后一公里”实现有效覆盖。

“把脉”:

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养老服务群体未有效分类。对于无论是历时性视角下不同时代的老年群体,还是共时性视角下不同区域、阶层、性别的老年群体,其认知能力、健康程度,对医疗、照护需求程度皆有差异。传统的智慧居家养老产品的提供方式是:先生产产品,再寻找服务的目标群体。这种供给方式,为各个阶段的老人提供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都大同小异、服务模式单一,没有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二是养老服务人员专业性缺乏。智慧产品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人力、物力,但对于高龄、失能老人来说,他们仍然离不开专业养老护理员的陪护。智慧居家养老的服务供给,呈现出专业化的护理人员大量紧缺的局面。目前,杭州市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多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家政人员,虽然能满足基本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但在智慧产品的使用、专业的健康护理等方面存在技能上的欠缺。

三是养老服务供给过程碎片化。目前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呈现碎片化形态,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作依照,企业的不同产品和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具体而言,科研机构在获取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对智能产品的使用体验等个性化差异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其研究成果并未与企业实现精准对接,致使研究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四是政府监管措施不到位。智慧居家养老使用的互联网平台,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存在老年人隐私被泄露的可能性;大量良莠不齐的第三方机构,涌入智慧居家养老市场中,提供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不齐。而目前的监管方式比较单一,主要以事后监管为主,是一种被动的监管方式。日常的监管手段主要以电话回访和平台数据统计为主,而频繁的电话回访会降低老人的配合度,有些老人因担心自己的信息安全,在回访时可能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得监管手段无法发挥真正的监管作用。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朱海龙 何芬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