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需适量,警惕“运动应激综合征”
发布时间:2024-04-22 16:30:58

都说“三月不减肥,四月徒伤悲”,科学锻炼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随着天气渐热,很多人有了运动减肥的想法,但长期缺乏锻炼、免疫力低的人群若是盲目运动也会引发大问题。

家住绍兴市越城区的王女士,前段时间得了感冒,病情稍微缓解之后,她便开始尝试进行体育锻炼。由于长期缺乏运动,王女士在跑步2圈后突然昏迷倒地,周围人群发现后立即帮助呼叫120,由急救车送入绍兴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

王女士进入抢救室时,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最低至20%左右,急诊团队立即进行床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操作并完善相关检查。CT提示:双肺广泛渗出,经重症医学科医师会诊后考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重且发展迅速,王女士被紧急收治进入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进一步抢救。入MICU后,医护人员积极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化痰、稳定内环境及脏器支持保护等对症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并成功脱离呼吸机,转入呼吸科病区进一步巩固治疗后已顺利出院。

什么是运动应激综合征?

简单来说,当我们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或比赛时,如果体力负荷超过了身体的承受极限,就可能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这就是运动应激综合征。它可能发生在任何运动项目中,但更常见于中长跑、马拉松、足球等需要较大体力消耗的运动。

运动应激综合征常见表现

运动应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出汗,甚至可能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等。轻度患者短暂休息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而重度患者醒来后可能会感到全身无力、头痛、头晕,并可能伴有心肺脑功能下降,需要被迫卧床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运动应激综合征成因

运动应激综合征成因相当复杂,可能涉及多个方面。首先,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高强度运动后,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能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其次,生理因素也不能忽视。如果运动者本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进行大量运动时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病情。

此外,环境因素、饮食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运动应激综合征。

运动应激综合征如何预防?

运动者科学评估自身体质,尤其是年老体弱者不适宜剧烈运动与对抗性运动。应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体操、瑜伽、快走等。

在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以降低运动中的受伤风险。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一次性过大的体力消耗。尤其是长期不运动的人士,不可突然进行剧烈运动,需循序渐进。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足够的营养摄入。

服药人群,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遵循医嘱。如该药物建议服药期间不适合运动则尽量避免。

已经出现运动应激综合征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温馨提醒

运动虽然有益于身心健康,但过度运动或不合理运动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在追求运动带来的快乐时,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计划,避免运动应激综合征的发生。

供稿:绍兴市卫生健康委、绍兴市人民医院内科、重症医学科 陈铝坚、樊巧玲

来源:健康浙江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