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绿畅行 一道幸福
杭州日报讯 “濮新桥下的绿道打通啦,以后再也不用绕远路上班。”不久前,位于西湖区三墩镇蓬驾桥港的濮新桥下绿道贯通工程顺利竣工验收,家住紫金西苑、上班在浙大网新产业园的上班族李茂过上了“每天多睡20分钟”的幸福生活,“没打通前要绕行到路对面,多走1公里多,现在不仅可以一路直达,每天上下班走走绿道,既锻炼了身体还愉悦了心情。”
这个短短200米的绿道工程,破解了蓬驾桥港周边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成为杭州全力推进绿道断点打通的鲜活案例。
记者从市建委获悉,自2024年开展绿道断点打通攻坚行动以来,全市已打通绿道断点22处,提前超额完成原定20处任务目标。一处处“断点”变“通途”,曾经被阻隔的绿意,摇曳成连贯的风景;一条条绿脉不断绵延,连接起千家万户的“安全回家路”“快乐上班路”与“幸福通勤路”。
一点一策 打通“肠梗阻”,居民出行“零绕行”
“随着全市绿道网络的不断完善,市民对于绿道功能性的要求日益提高,部分绿道因临时施工、物理阻隔等因素出现了断点,这些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绿道功能发挥和市民体验提升的瓶颈。”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破解绿道“肠梗阻”,践行“还绿于民、畅通于行”目标,杭州于2024年启动了绿道断点打通攻坚行动,对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绿道进行了详细排查,确定了20处绿道断点,“我们对每个断点都制定了个性化的打通方案,实施绿道断点打通两年行动计划(2024-2025年),确保断点打通工作有的放矢、精准推进。”
“一点一策”精准破难,是“民呼我为”的生动实践。
在留石快速路衔接绕城高速的三墩互通区域,缺乏南北向通道成为附近居民的出行痛点。“石祥西路以及濮新桥都是东西走向,道路南侧的中杭府、紫金西苑、河滨之城等几个小区居民要前往道路北侧的浙大森林、浙大网新等产业园区,需要从石祥西路绕行1公里以上。有些居民不想绕路,则会冒险横穿高速收费站,增加了安全风险。”西湖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附近居民纷纷通过绿道建设民生座谈会、网上绿道满意度调查问卷等渠道,表达了对建设桥下绿道、破除交通梗阻的迫切需求。
为此,市建委强化统筹协调,联合西湖区住建局、西湖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及电力部门、三墩镇,经过多轮技术论证,最终确定了桥下游步道设计方案,并合力克服桥下净空受限、机械无法进场,以及游步道上跨220kV高压管廊保护等施工难题,顺利完成了项目建设,让周边数千户居民实现了“零绕行”。
告别“舍近取远”、迎来舒心出行的,还有西湖区蒋村片区的居民们。
由于文一西路的阻隔,蒋村片区原有的绿道系统出现断点,致使道路两侧周边居民出行不便。为此,市、区两级合力推进文一西路合建港桥下游步道贯通工程,高效解决了新旧桥衔接、复杂地质施工等挑战,以一条128米的滨河“绿带”将文一西路两侧分隔的区域紧密相连。
“现在接送孩子上学再也不用和汽车抢道了,走桥下绿道既安全又省时。”家住蒋村花园如意苑小区的张先生在朋友圈为这项民生工程点赞。
游步道贯通后,附近居民在穿越文一西路时,无需再绕行至崇仁路与文一西路交叉口,通行时间大幅缩短;同时,该工程有效促进了人车分流,减少了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点,缓解了文一西路的交通疏导压力。
系统提升 “断点”变“景点”,绿色生活“零距离”
在打通断点的同时,杭州还同步推进绿道沿线环境整治与景观提升,为市民群众打造“家门口”的全龄友好空间。
漫步于拱墅区周家河畔,曾经“遇水则断”的桥下空间已贯通,串联起绿道,成为周边居民锻炼、散步、遛娃的热门地。据介绍,周家河绿道项目坚持节约高效原则,在打通2处关键断点的同时,还同步整治1200平方米脏乱差地块,使绿道蝶变为集休闲漫步、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绿肺”和“活力空间”。同时,新增2处市政道路与绿道的便捷出入口,让周边居民可直达绿道系统,一路畅通饱览沿河的秀美风光,沉浸式体验滨水生活的惬意与生态魅力。
滨江区时代河绿道滨康路段,由于周边项目施工围墙未拆除,形成了一处10米长的断裂带。市建委在前期摸排中发现了该处断点,随即联合滨江区住建局、滨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属地街道成立专项工作组,建立“问题共商、资源共享、民生共为”的协作机制,高效破解了“围墙难题”,实现了绿道贯通,使原本封闭的空间变成了开放共享的绿色走廊。
一“绿”畅行,一“道”幸福。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杭州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23-2035)》编制工作,策划‘安全回家路、快乐上班路、绿色通勤路’等绿道连接线行动,串联社区与生态绿地、公园、湿地、产业园区、文化体育休闲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完善家门口绿道公共空间与服务设施的全龄友好化建设,使绿道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使用需求。”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进一步打通绿道微循环,并加强绿道配套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全面提升绿道服务水平,让市民不仅能“赏绿”更能“享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