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城急件闪送,骑手携手无人机精准投送;喝杯下午茶,指尖一点便有“空中外卖”上门;空中游览时,尽览钱塘江的奔涌壮阔;短途出行中,“打个飞的”就能享受点对点直达服务……
杭州的千米低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忙,一个立体、高效、便捷的空中交通新时代,正加速向我们奔赴而来。
昨日启幕的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恰是一扇望向未来的窗口——它不仅让我们看见杭州低空经济的“空中增量”,更让我们清晰触摸到其突破场景边界、拓展产业维度的无限可能。
1“极速飞车”、岚鹰飞机…… “无人机天团”来了
在数智出行展区,进门右手边一架炫酷的“极速飞车”很惹眼,它拥有像赛车一样的车架、四轴八桨多旋翼。
这是今年天目山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天目山十一号”Vortex-F1智能超轻型单人低空飞行器,它是一款面向个人使用的智能超轻型低空飞行器,飞行距离可达30多公里,最大飞行速度100公里/小时,“设计目的是让大众体验极速驾驶的飞行乐趣,飞行时长大约是15-20分钟。”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这只是天目山实验室带来的重磅科技成果之一,在余杭中国飞谷展区,这里展示了新型无人机——“天目山一号2.0”“天目山八号”。
“天目山一号”是明星机型,大家都不陌生,这次它推出了2.0版本,有哪些不一样?天目山实验室叶慧红老师介绍,它继续保持了原有超长续航和零碳飞行的优势,氢动力让飞行器的续航时间从锂电池的半小时延长到3-4小时,且极寒条件下也适用。同时,还搭载“小航”航空AI大模型,成为一架更聪明的无人机。
不仅如此,现场来了规模巨大的“无人机天团”,包括轻翼航空的岚鹰飞机、越城低空专区带来的浙江大鹏纵横无人机科技的“CW-15”“CW-25E”实体机、浙江纵横云飞无人机科技的“云龙-1P”“云龙-3”模型机、杭州低空公司投资企业沃飞长空的AE20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
展览现场,岚鹰飞机停在展厅内,远远望过去蓝银流线型的机身反射着灯光,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翱翔。浙江轻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工程师李辉介绍,这款越野飞机最大起飞重量700公斤,可以载2人飞行,续航时长18小时,最远航程可达1800公里。目前,国产机最快在本月底落地并发动机试车。
在钱塘区低空智谷的展位上,宝桐科技带来了今年7月首次下线的旋翼垂直起降飞行器,“这架飞机无需跑道就可以起降,整机最大起飞运载790公斤,续航里程有70公里。未来可以用于紧急鲜活物资、应急物资的运载以及旅客低空观光的需求。”该公司负责人喻鑫介绍,该飞机是整机研发,接下来要建厂实现批量生产。
记者发现,今年数智出行展区参展企业数量明显多了不少,现场“低空经济”板块,聚焦各类低空飞行器、无人机系统产品,以及低空物流、低空气象、低空应急等典型低空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
2“空中闪送”变成现实 杭州创新打造低空配送新场景
手机上下单闪送一份文件,可以选择无人机配送?“空中闪送”在杭州已经变成现实。
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武林医院顶楼设有一处无人机起降点,起降点管理员将骑手送来的配送物品装入无人机货箱后,无人机平稳起飞,约10分钟后就可以抵达直线距离约7公里的申花公共起降场。随后,由末端骑手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将物品送至用户手中。
“骑手+无人机”低空即时配送,是杭实集团旗下全资国有公司——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北京闪送、迅蚁科技共同打造的一个低空物流梦,这次首条“申花—武林”航线在数贸会上亮相发布。
“有些客户闪送文件或者电子产品,途中配送距离大概有七八公里,高峰期大概要四五十分钟,甚至可能一个小时才可以送到。但是用了‘骑手+无人机’即时配送之后,半个小时内就能送到了。”杭州低空产业发展公司低空场景项目负责人庄静玮介绍,这条即时低空配送航线开通后,起降点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用户在闪送平台下单时,即可选择“无人机配送”作为配送方式,价格与传统配送一致,提速不加价。
在数贸会现场,市民可以在杭实集团的展位上清晰地看到一幅低空运行网络沙盘。杭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晨介绍,这个沙盘上已经可以看到多条航线每天在常态化飞行,覆盖即时配送、医疗运输等场景,接下来他们还将建设吴山广场、祥园路等5个起降场点,成为低空运输的有力补充。
“空中闪送”杭州模式的发布,正是杭州正大力探索无人机与地面运力结合的多式联运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杭州重点打造“3+1”低空应用场景,形成低空治理、低空物流、低空文体旅三大特色,已逐步探索医疗运输、即时配送、快递转运、文旅观光等场景。
在低空治理上拥有“空中110、120、119”,其中“空中120”,2024年累计低空救援160余架次,转运危重症患者150余人次;低空物流场景已形成“干—支—末”三级体系,成功打造全国首个“低空+高铁”跨城干线联运场景;杭州首条钱塘江低空游览航线开通,成为今年以来杭州文旅市场的新亮点。
3 基本实现产业链全覆盖 杭州迎来空中交通新时代
2024年,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代表的“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关键节点也让这一年成为公认的“低空经济元年”——标志着这一曾处于探索阶段的产业,正式迈入国家战略引导、规模化发展的全新阶段。
要让低空经济从蓝图照进现实,离不开基础设施、管理规则、场景应用与保障支撑的协同发力,这些正是产业落地生根、蓬勃生长的“肥沃土壤”。
杭州早已先行布局,以“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为目标,构建起“方案+规划+政策”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体系:先后出台《杭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杭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产业发展划定了高位指引与清晰路径。
从产业实践来看,低空经济三大核心形态——传统通用航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已在杭州形成集聚效应。截至目前,全市已汇聚400余家相关企业,2024年产值达329亿元,同比增长26.54%,实现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全面覆盖。
今年上半年,杭州进一步加码产业生态,新引进15家链上企业,其中最受关注的突破是引入首家载人eVTOL主机制造企业沃飞长空。该企业将总部落地萧山,同步设立研发中心、制造交付中心及供应链中心,从根源上补齐了杭州eVTOL整机制造领域的短板,标志着杭州在这一低空经济核心赛道实现“零的突破”。
在空间布局上,杭州已构建“六区联动、多点支撑、全域运用”的差异化发展格局。余杭、钱塘、萧山、临平、建德、桐庐6个市级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依托各自优势形成“一区一特色、错位互补”——
余杭依托“中国飞谷”,重点发力低空数智产业、低空应用和飞服保障;钱塘依托“低空智谷”和“航空航天产业平台”,重点发力低空研发制造;萧山依托“空港枢纽”和“中国视谷”,重点发力高低空融合发展和低空视觉;临平依托“算力小镇”,重点发力低空算力和安防;建德依托“航空小镇”,重点发力通用航空全产业链;桐庐县依托“快递科技小镇”,放大快递之乡优势,重点发力低空物流。
产业的加速跑,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硬支撑”。当前,杭州正持续完善低空空域资源配套,织密“基础网”“航线网”“飞服网”,一张覆盖多元场景的低空航线网络正加速成型。
在起降设施方面,率先在浙江省建成4处无人机公共起降场(枢纽型),并将年底前新建不少于10座起降场,建德大同镇试飞验证测试场已投用,长三角首个水陆两用试飞测试场正加速建设,末端无人机起降点累计达771个、直升机起降点69个;在航线构建上,全市已形成低空治理场景航线249条、低空物流航线175条、低空客运航线5条。
杭州的“空中未来”,正从蓝图一点点走向可触可及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