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日报讯 近日,浙江省城市管理协会公布第二批“席地而坐城市客厅”优秀案例名单,杭州再添11处高品质公共空间。加上首批入选的11处,目前杭州已有22处公共场所达到“一尘不染”的标准,“席地而坐”成为这座城市的新风景。
“‘城市客厅’不是冷冰冰的公共区域,而是要像家里的客厅一样,让市民能放心坐下、自在互动。”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席地而坐”的核心衡量标准涵盖道路洁净度、环境整洁度、市容有序度等细节,背后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高标准支撑——从清洁频次到设施维护,每一项都围绕“市民体验”设计。
清晨6点,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武林广场的音乐喷泉上,一台憨态可掬的“蓝胖子”无人自动清扫车已经开始工作。这个智能小家伙迅速识别地面垃圾,灵活避开障碍物,所过之处一尘不染。“它就像广场的‘智能管家’。”养护人员笑着说,“满电状态下能连续工作8小时,每小时清扫6900平方米,还能自动充电、加水、倒垃圾,连下雨都会自己找地方避雨。”在“蓝胖子”的助力下,清洁工人可以更专注于擦拭栏杆、消毒座椅等精细化工作。这种“科技+人工”的模式,让杭州的“城市封面”始终保持着最佳状态。
武林路步行街上,“红旗班”队员们的背影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条素有“中国时尚女装第一街”美誉的商业街区,如今因“扫、捡、冲、刷、擦、巡”六步工作法而焕发新颜。
“我们要让这里时刻保持精致妆容。”“红旗班”队员表示,针对人流密集的特点,班组采用机械与人工协同作业模式:白天进行全方位清洁,夜晚开展不间断巡回保洁。三年来,他们17次荣获月度考核第一,成为杭州城市管理的金字招牌。商户们纷纷点赞:“现在带着孩子来逛街,随时可以坐下休息,再也不用担心弄脏衣服了。”
而傍晚的运河广场,灯光音乐喷泉随着江南丝竹翩翩起舞,与古老的拱宸桥相映成趣。市民李女士带着孙女坐在台阶上欣赏表演:“现在的地面这么干净,随时可以坐下,感觉特别惬意。”
这座占地5.2万平方米的广场,不仅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承载着深厚的运河文化。广场管理者巧妙地将文化元素融入日常养护,让洁净与环境相得益彰。“我们不仅要保持地面洁净,还要通过文化活动和景观布置,让这里成为展示杭州韵味的重要窗口。”拱墅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席地而坐’不仅是一个卫生标准,更体现了一座城市对市民的关怀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