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大爷用上了热水袋 结果被烫破皮
发布时间:2025-10-28 11:14:34

“李医生啊,你快帮我看看,我这腿上怎么烂了个洞,疼得厉害!”近日清晨,94岁的罗大爷在家人的搀扶下,慢慢走进北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的签约家庭医生李洪炜连忙起身,小心卷起老人的裤腿,发现小腿内侧有明显的烫伤创面,表皮破损,基底潮红,伴有组织液渗出。

“罗大伯,您这是晚上睡觉时热水袋贴着皮肤,低温烫伤了。”李医生一边仔细清创上药,一边耐心解释,“热水袋温度虽然不高,但长时间紧贴皮肤,热量会逐渐累积,造成深层组织损伤。老年人对温度感觉不灵敏,往往发现时已经比较严重了。”罗大爷连连点头:“是啊,年纪大了怕冷,谁知道这热水袋还能把人烫成这样。”

在半个多小时的处置过程中,李医生不仅完成了专业治疗,更耐心叮嘱后续护理细节:“接下来这几天,伤口千万不能碰水,我给您开的药膏要按时涂抹。最重要的是,以后用热水袋一定要用厚毛巾裹着,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他还提醒老人及其家属,要检查家中电热毯的安全性,建议睡前预热、入睡断电。

李洪炜表示,随着深秋寒意渐浓,像罗大爷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低温烫伤作为潜伏在老年人身边的“温柔杀手”,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44℃-50℃热源导致的慢性损伤。由于发生时痛感不明显,特别容易发生在感知能力退化的老年人身上,往往发现时已造成深部组织损伤,愈合缓慢。针对这一季节性健康风险,李医生给出以下防护要点—— 控温度:热水袋水温控制在50℃以下,勿灌沸水;电热毯选自动控温产品,睡前断电; 隔热度:所有取暖设备需用厚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尤其腰腹、脚踝等薄弱部位; 限时间:局部热敷不超过30分钟,入睡后移开热源;意识不清或感知障碍者需家人协助使用; 勤检查:每日检查接触热源的皮肤,发现红肿、水泡或异常感觉立即停用,及时就医; 优选替代:推荐“分层穿衣”“ 40℃温水泡脚”等保暖方式,卧室可使用油汀、空调等整体供暖设备,保持18℃-20℃恒温。

当健康问题出现时,签约居民可第一时间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获得及时、专业的处置。这种“身边有医”的便利,有效避免了小伤拖成大病的风险,让老年朋友能够温暖、安全地度过寒冬。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王然 通讯员 李洪炜 刘勇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