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余杭区公布“经济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余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3.2亿元,增长7.0%;实现财政总收入681.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9.1亿元,三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细看各项指标“捷报”,这样的领先优势并非轻易得来,既有多年积累的产业优势和营商环境,更有着向新发力、直面当下经济形势的精准拼搏。
科技创新进阶
打开“上天入地”新玩法
近日,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核心设备在余杭区正式启用。这个设备拥有“缩尺”“缩时”“能量强化”的时空伟力。实验装置的地震、海啸模拟,被中国科学院院士、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教授陈云敏形象地比喻为“让孙悟空在离心机里翻跟斗”。
最近,全球首台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的类脑计算机发布。其中,南湖脑机交叉研究院为项目研发提供了重要文撑,之江实验室等研制了相关芯片。这台类脑计算机出世的背后,正得益于余杭区内高端研究院所与创新平台的强大智力支撑与算力集群。
今年以来,余杭加快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计划+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创矩阵,逐步构建完善高水平、多层次的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并瞄准未来产业,在低空经济、AI+、大模型等领域精准发力。
前三季度,以信息软件为核心的服务业顶梁压舱,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3%,增速全市第1;1-8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4%。同时,今年全区新设市场经营主体5.56万家,同比增长26.25%,在册总量达32.27万家,总量、增量均列全市第一,今年累计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0个。
经济韧性凸显
实现“披荆斩棘”新突破
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余杭区的服务业增加值等传统优势指标表现稳定,持续领跑。值得注意的是,外贸出口等指标全力突围,韧性十足。全区进出口总额增长15.1%,其中出口额增长11.2%,进口额增长70.2%。
最近,在人气火爆的第138届广交会上,来自余杭区的土星动力首展的全地形车成了展区的“明星产品”,凭借专业性能与创新设计激起了众多年轻海外客商的浓厚兴趣。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1-8月,企业累计出口额达3.4亿元,同比增长95%。全地形车开始量产后,还会有出口新增量。
此外,此次广交会上还首次设立智慧医疗专区,余杭区带领强脑科技、唯精医疗、微泰医疗等10家企业入围展示,企业数占全国的1/5以上。
企业“披荆斩棘”的背后是贴心的护航。今年三季度,余杭区打造的“浙江省海外综合服务余杭服务站”正式揭牌,全力护航“余商出海”,发布20项助力服务清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链条支撑。
再看余杭区一直“稳扎稳打”的工业,前三季度稳中有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9%,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4%,成为经济大盘的又一韧性板块。
文化文旅文体
迸发“活力消费”新热度
在近日举办的良渚5000+艺创园文创市集,入口处车辆排起长龙,人潮涌动。借助市集活动,良渚5000+艺创园汇聚200多家国内外顶尖文博机构与品牌,打造“展、学、研、售”多元融合的文化盛宴,成功点燃了市民游客的消费热情,成为现象级文化消费新地标。
文化产业正成为余杭区三次产业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存在。今年,余杭出台新一轮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新增的文化出海、游戏电竞等板块直面产业发展需求。“这给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敢于投入、勇于创新。”杭州玩心不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负责人李时明感慨。
今年三季度余杭火热的还有“未来杯”赛场。赛事创新采用“线上售票+线下消费生态”联动模式,发放500万元消费券,观众可凭电子票根在全区指定住宿、市集、景点直接抵扣使用。一张球票,让看球变成了一场全民文旅体消费嘉年华。
今年以来,余杭区不仅在创新、服务业等方面继续扬长,还不断在消费、外贸等多维度突破,经济稳进的引擎持续轰鸣,形成活力十足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冲刺全年红,余杭还将继续激发增长后劲、全力提质增速。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