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退烧药无效,体温飙到40℃,眼睛发红,短短两天就出现气促、少尿等症状。25岁厨师小飞(化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差点栽在一个“看不见的杀手”那里。所幸,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滨院区急诊科的医生们抽丝剥茧下,最终揪出并歼灭了“杀手”。
年轻厨师高烧不退
医生迅速锁定病原
小飞是一名厨师,身体一直算硬朗,平时有点小感冒扛扛就过去了。可最近,他突然发起高烧,体温一下冲到39℃,还伴有剧烈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眼睛也红得像充了血。
“一开始以为是换季受凉了,自行吃了点药,可体温压根降不下来,反而越烧越高。”小飞回忆,服药后不仅高烧没退,还出现了新症状:呼吸越来越急促,尿量也明显减少,浑身没力气,站都站不住了。家人赶紧带着他连夜赶往杭州,直奔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滨院区急诊科。
此时的小飞,体温已飙升至40℃,精神萎靡,情况危急。急诊科主治医师郑娉娉和李龙龙医师第一时间赶到床边,一边安排紧急检查,一边仔细追问病史。当听到“厨师”这个职业时,两人心里有了初步判断。
“最近有没有接触过老鼠?”面对医生的追问,小飞慢慢回忆起来:“前阵子发现厨房里有老鼠,就采取了灭鼠措施……”
正是这关键的病史信息,让救治团队迅速锁定方向。结合小飞的高烧、肌肉痛、球结膜红肿症状,再加上接触过老鼠这一重要线索,几番讨论后,大家初步判断他感染钩端螺旋体的可能性很大。
时间不等人!一旦延误治疗,会损伤多个器官,甚至会危及生命。救治团队立刻为小飞进行针对性青霉素治疗,同时加急安排NGS检测(二代基因测序)明确病因。第二天,检测确诊小飞为钩端螺旋体感染!
因为就医及时,小飞病情迅速缓解,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他的体温恢复正常,气促、少尿等症状也逐渐消失,目前已顺利康复出院。
此病秋季高发
高烧持续不退需注意
“钩端螺旋体病老百姓常叫‘打谷黄’‘稻疫病’,是我国乙类传染病。”谢赟副主任医师介绍,这种病的“元凶”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主要藏在野生啮齿类动物(比如老鼠)和家畜(比如猪)体内,这些动物的尿液会携带病菌,污染水、土壤、食物后,就可能让人感染,小飞很可能是接触过了被鼠尿污染的食物或者环境。
谢赟表示,每年秋季水稻收割、雨水多的时候,是此类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像农民、厨师、水产养殖户、环卫工人等经常接触水、土壤或动物,都是高危人群。如果皮肤有伤口,接触到受污染的水或土壤,病菌会直接通过伤口侵入。食用被鼠尿污染的食物、水,也可能经口腔黏膜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的潜伏期一般是7到14天,症状轻重不一,严重的会出现多器官损伤。早期最典型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三症状三体征”,症状是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体征则是球结膜红肿、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谢赟提醒,这个病早期容易被当做普通的感冒发烧,极易误诊,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