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越来越国际化 杭州伢儿们还需要学杭州话吗
发布时间:2018-04-19 13:32:34 星期四   

    政协委员的担忧:濒危的杭州话背后是濒危的地方文化价值

    事实上,基于对杭州话和本地文化传承乏力的担心,一些专家学者已经就杭州方言的传承付诸行动。

    今年杭州市两会期间,葛继宏、孙昌建、董其峰3位市政协委员联合提案就是《关于学习传承杭州方言,弘扬地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提案》。

    “就杭州而言,据媒体调查和报道,现在会说杭州话的青少年不足9%,一些土生土长的杭州孩子,对杭州话也知之甚少,更不用说新杭州人及他们的后代。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全世界范围你都经常能听到广东话和温州话,他们即使移民了,在国外生活了好几代,也依然说着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这是对家乡的认同、对乡愁的怀念,更是对自身文化的自豪与自信。我们不得不承认,包括杭州话在内的不少方言正处于濒危的境地,中华传统文化正经受着空前的挑战。因此充分挖掘杭州方言的文化价值并加以保护、推广和传承已经迫在眉睫,必须马上行动。”在这份政协提案中,3位政协委员这样写道。

    不仅仅是对本土语言流失的担心,政协委员们更大的担心是对本土文化没落的担心。“在杭州,像杭剧、杭州小热昏、杭州评话、杭州摊簧等戏曲曲艺,就是以杭州方言为基础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他在绍兴有莲花落,在建德和淳安有睦剧,还有在更广的地区有越剧等。那么为什么现在看戏的人越来越少,看戏的青少年更是少之又少?这肯定有诸多的因素,但语言不通和不懂不能不说是一大障碍。方言是戏曲和曲艺的灵魂,因此只有听懂方言才能去理解戏曲曲艺的内容,才能欣赏中华传统戏曲曲艺这一艺术形式。”市政协委员葛继宏说。

    因此,3位政协委员的建议是,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杭州杭剧团等都有专业的戏曲和曲艺人才,要发挥他们的作用,让戏曲进入学校的第二课堂;也要积极推广和使用杭州方言,比如在旅游场所,在一定线路的公交车上,借鉴苏州等地的经验,分别用普通话、英语、当地方言进行报站。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全球瞩目的杭州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慕名而来,他们回去以后肯定会跟亲朋好友说起‘在杭州学了很有意思的杭州话’,然后通过几句方言说起杭州的风土人情、传播杭州的文化,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葛继宏说。

    地方文化研究者:狭隘的地域观or城市鲜明的文化特色?

    “方言与普通话的推广从来不是对立的,也不会存在因为方言的使用影响城市的包容性。相反,方言的传承会对地方文化延续起到极好的保护作用。”杭州地方文化研究者曹晓波认为,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相似的今天,方言和地方文化才是一个城市最大的“标签”。

    曹晓波研究了20多年杭州文化,他觉得通过杭州话这个窗口,可以了解到包含其中的历史文化沉淀。他说,杭州话是北方官话和南方越语糅合的产物。在明代之前,以市井口语入书的,都能见到杭州话的踪影。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其他方言所没有的轻快悦耳的音韵和丰富的表现力。就像孩子们念到“凤山门外跑马儿”这句童谣,就能把当时凤山门外一马平川,大家趁着春意出游的意境体现得尤为生动。“我们不用狭隘的地域观去保护方言,我们本着对本地文化进行记录、保存和打捞,然后传承、发扬和复兴。让杭州话这种方言回到街巷,回到生活。回到生活,也是别样杭州的另一种体现。”曹晓波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何去非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