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修练带来的各种身心效应
发布时间:2021-07-06 13:11:42

根据"因病获益"理论,如果邪教参与者不能从修练中获得某种利益的话,就不会出现趋之若鹜,执迷不悟的痴迷现象。

一般,邪教修练可能会带来以下几种身心变化效应:

一、暂时减轻社会焦虑和心身性疾病症状

邪教大多强调练习者要摆脱家庭和组织等世俗生活、感情与工作的羁绊,专心致志练功,甚至要做到"不二法门"。事实上,这样一来的确可减轻不少修练者存在的焦虑和愤怒等消极情绪。中国古代道家的"道"的概念为不少修练术所剽窃和利用。究竟什么是道?形象地说"道者,虚无、平易、清静、柔弱、纯粹、朴素"。在个人修心养性中如何实现治道?根据道的特性,首先要减少对外界刺激诱惑的关注,因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不少修练者因放下了对房子、票子、职称等原来撩人心动的问题的"执著"之心,得到了暂时的安静。其次,治道的核心就是自我修练与自我控制的艺术。何为治道?老子言:"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即治道通矣。"用今天的话说,所谓精通治道其实就是通过追究天命的根源(类似精神分析和生存分析),使自己的心术得到修整(类似认知疗法),使自己的好憎得到调整,性情得到相合(类似理性情绪疗法)。如何实现上述这些任务呢?经典里说:"凡此四者,不求于外,不假于人,反己而得矣。"意思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向只有反观自己一条道路。不少修练者因为用反省自己代替了过去一味对环境和他人的抱怨和不满,或用精神的幻想取代了对功名利禄的追求,从而减轻了由欲望和生存竞争所引起的社会焦虑,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制命在外"转变为"制命在内",心态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表面的平衡,许多心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精神性多尿、慢性结肠炎的主观症状也因心灵减少了对躯体的干扰而得到明显缓解。然而,如果上述这种效应是建立在邪教的超价信念基础之上,那么,这种效应当然是不会持久的。

二、取得减轻药源性疾病的效果

据报道,药源性疾病已经泛滥成灾,成为当代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小病大医、一病多医已经成为普遍的不良医疗习惯。据调查和观察,修练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药源性疾病的受害者。苦苦寻医问药,但久治不愈,因而悲观失望,丧失了对医学和医生的信任。事实上,传统中医早认为,凡药三分毒,不仅有大毒、小毒,即使是甘草、人参,久服必有偏旺,也会伤及人命的。因此负责任的医生应该引导人们重在预防,治病应先调神,食疗,后针灸药物;而且用药应以平为期,适而可止,切不可过多或长期服药。一些修练者因放弃了本来就不应该乱服用的药物或无效治疗,从而减轻了药源性疾病,并因身体的自然康复能力使原来失调的生理功能得以自动恢复。虽说健康状况的好转是因为放弃无效治疗,但修练者却因此而误以为是邪教之教义训诫的结果,并对教义更加深信不疑。其实,这只是歪打正着所取得的效果。

三、具有去个体化与从众效应

人害怕孤独,因而总是有参与到一个群体的自然趋向。内心孤独的人参加一个修练群体,将对修练者原来的人际关系带来重要的影响:一方面,邪教群体的修练活动使修练者脱离了原来的人际交往圈子,具有破坏原社会人际关系结构的离心力,包括与配偶和亲朋戚友的关系;另一方面,又重新建构了一个具有共同信念、共同兴趣、相似语言风格和统一文化标识的人际圈,具有去个体化和从众的向心力。事实上,前一个人际圈是一种具有竞争性的、现实利益冲突的、价值多元的、充满挫折和失败的、有风险的复杂关系;而后一个人际圈却是由崇拜同一个对象,想象有共同愿景、有共同话题的人所组成,所以信众之间具有一种貌合神离的亲和力。甚至可见少数原本对婚姻很恐惧的青年男女在参加修练后,与同一群体中的异性缔结了新的婚姻关系。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邪教痴迷者坦言,在他们人生最失意和孤独的时候正是群体聚集的练功方式带给他们安全感,在他们最困惑沮丧的时候带给他们肯定感。但观察表明,邪教痴迷者之间并不具有真正内心的真诚和群体的亲和力,更多的时候见到的是他们各自内心的孤独性和对正常亲伦关系的破坏。

四、具有诱导精神疾病和自杀的效应

各种邪教群体宣扬所谓神通或特异功能,常直接诱导出修练者的幻觉和妄想。神通原是古印度许多宗教的一种观点,即认为修行有成就的人会获得一些神奇的能力,包括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漏尽通6种。祖师一再告诫说:神通是入定后的副产品,切莫舍本求末,忽略戒定慧,而去追求神通。道家早就指出,精神修练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使人性净,也可以使人疯狂。最容易出现的两类"回光差谬"(后也称走火入魔)的状况,就是"堕入顽空"和"堕入魔境"。前者是用意太过,"执著"诸事万缘;后者是无法制止随之涌来的众多杂念,随其杂念反觉舒服,即反主为奴。如静坐时看到闪光和各种颜色,或看到菩萨天神降临,这诸种幻觉都属"魔境"。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如果这些假象和幻觉被固定下来,就会成为心理障碍,并摧毁人格的完整性。这也即完整的意识被无意识肢解成许多自主的碎片或出现精神分裂。

一些邪教教主公然将幻觉、妄想等心理性质的东西宣称为物理的东西,因此更容易误导痴迷者出现精神分裂的病态。列宁正是从这里看出了精致的唯心主义和粗俗的神学的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即"唯心主义的实质在于:把心理的东西作为最初的出发点;从心理的东西引出自然界,然后再从自然界引出普通人的意识。"[1] 在超价信仰的支配下,人是很易被别人诱导出来的想象力所欺骗的。

自杀是邪教群体中常见的精神障碍。为什么邪教痴迷者会自杀?表面上看,信徒好像是将自杀作为进入"天堂"的途径,但实质上却是对自己所患"绝症"的最后的医治。正如费尔巴哈的透彻分析:"即使是基督教的天堂,就其真正的宗教意义而言,也不过是那被设想成为基督徒的存在的人的不存在。死是一切罪恶和错误、一切情欲和食欲、一切需要和斗争、一切苦难和悲痛的否定、终端。因此,古人把死称为医生。""自杀者所以希望死,不是因为死是一种祸害,而是因为死是祸害和不幸的终结,他希望死并选择与追求幸福相矛盾的死,只是因为死是唯一的(虽然只在他的观念里是唯一的)良药,可以治疗已经存在的或只是带威胁的、难以忍受和忍耐的、与他追求的幸福不相符合的那些矛盾。"[2]

综上所述,邪教痴迷者的修练行为为其带来多种身心效应,正因为如此,那些相互指责,说对方背叛了师训的修练者们其实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和无神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26.

[2]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 荣震华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01.

来源:广东省反邪教网   作者:邱鸿钟教授 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系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