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烟花” 筑就温暖屏障
发布时间:2021-07-26 09:35:16


杭州日报讯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险情就是战场。

台风“烟花”来势汹汹,杭州各地闻“汛”行动,隐患排查实、人员转移快、城市防范密、应急准备足,全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一场台风就是一场考验。那些穿梭在狂风暴雨中,跋涉在山间村道的逆行场景,那些赤脚上阵、徒手清理下水道堵塞的感人背影,那些守望相助共御台风的瞬间,凝聚成一座城市的温暖屏障,也汇聚成全市上下战胜“烟花”的磅礴力量。

临浦镇华家村,党员干部、志愿者参与抗台抢险。

群众“呼声”就是命令

屋顶漏水、电表箱着火、独居老人求助……群众的“呼声”,就是命令。

7月25日凌晨4点,长庆街道新华坊社区一居民家中楼顶渗漏,社区工作人员接到求助后爬上楼顶,用疏通设备对楼顶堵塞部位进行紧急处置,因水管位置隐蔽,处置人员只能在大雨中伏身趴在楼顶,爬进狭小的缝隙中,用手一点一点疏通堵塞部位的垃圾。经过约20分钟的处置,楼顶雨水管被成功疏通,终将险情排除。

台风天,拱墅的老牌爱心车队风雨无阻——24日晚6点,暴雨突降,黄飞华爱心车队队员准时来到浙一医院,接上结对的血透病人骆大伯回家;25日下午,车队接到一位李大爷的紧急就医电话求助,队员马师傅火速赶到老人家中,送他去医院紧急就医。

“‘风雨茅庐’旁一棵大树对文物安全构成隐患,请求紧急处理!”昨天一早5点多,上城区文广旅体局接到小营街道求助电话,称有棵大树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马上处理。“风雨茅庐”,是著名作家郁达夫在杭州的故居。上城区园林绿化中心工作人员登上升降梯,爬上树木高处,用电锯修整树枝,每次作业,油锯的嘈杂声萦绕耳边,盖过了呼啸的风声。五个人共花了六个小时才将树木处理完毕,确保文物平安。

昨天上午,受“烟花”影响,密集的雨水和大风把大量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冲刷、吹拂到桐庐县分水镇义林溪河道里。从汤村自然村巡查危旧房回来的保安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启勇第一时间带领义林溪河道长蒋能胜、沈伟强等村干部赶赴现场,实地查看险情。为了及时清理枯枝,张启勇拿起锄头甩开了雨伞,径直踩着河道旁石头跳入了水中。挖、抓、扔,再挖、再抓、再扔……短时间内,他一直保持着相似的动作,毫不松懈。枯枝被慢慢清理,上游的水流大量冲击而来,张启勇大半个身子都泡在了义林溪里。

在临平星桥街道万乐社区,党员干部排摸独居老人情况,在台风来临前把居住在老旧房中的87岁金奶奶和88岁黄奶奶送往儿女家中;临平街道庙东社区居委会接到辖区一位业主求助电话,其家里顶楼木质葡萄架被风吹得摇摇欲坠,请求帮忙,该街道拆违办工作人员立刻行动,半小时拆除葡萄架,成功解除安全隐患。

上城园林绿化中心工作人员雨中修理树木。

“码”上与“烟花”拼速度

防御“烟花”,西湖、滨江、余杭等地,运用大数据和智能手段,铺开了一张实时、鲜活、多维、精准的数字“结界”,构筑防汛防台新屏障。

西湖区利用今年打造的“西湖码”智慧平台,和台风“烟花”比速度,做好防范应对。昨天上午8点16分,西溪街道数字化综合指挥中心收到西湖码平台信息“文二路文二新村2幢绿化带内有大树倒地,存在安全隐患”,即刻派单,北部防区工作人员及时接单,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理,8点28分处理完毕并反馈。7月24日以来,居民通过“西湖码”平台爆料1097件,其中涉及台风相关安全隐患共38件。在西湖区统一协调指挥下,“码”上响应马上办,1097件事项均已快速高效完成处置并及时跟踪反馈,得到了事件爆料者的肯定。

在杭州晓风印月项目干活的小王,收到滨江区“平安工地一码通”平台发来的防台避灾信息提示后,通过平时上下班扫码的一码通应急管理模块所显示的应急安置点,快速转移到了一公里外学校的体育馆,完成扫码签到后,在滨江区住建局智慧管理中心的大屏上,转移人员实时更新。“平台不仅能够掌握签到人数,还能够快速掌握哪个工地哪位工人尚未完成转移安置,这极大提高了防台转移安置人员的效率和精准度。”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24日晚,滨江建设工地20705人全部完成安置。

7月24日早上8点多,余杭闲林街道西溪源村村民拨打村民情热线“88653110”反映,留和路的积水已经快漫到大腿,车辆无法行进。“村110”接警后,把警情下派到警务站,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巡查核实,城管联动一边疏通管道,一边在路口摆放隔离桩,引导市民安全绕行,快速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问题。这是余杭首个“乡村微脑”——闲林街道西溪源村“乡村微脑”的应用成果,利用监控布点+视频巡逻+现场巡查的方式对辖区山头、小流域、小水塘、地质灾害点、留和路积水易发点等区域进行实时监控,让防汛工作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临安连夜转移1521名C级危房住户。

重点人群安置转移“一个不能少”

台风“烟花”来势汹汹,杭州各地火速响应,居住在低洼地的居民、奋战在城市建设一线的外来人员,均得到妥善安置。提供一日三餐,准备了毛毯、应急灯等物资,播放红色电影,提供党史书籍,志愿者24小时值守……在杭州各地的临时安置点,各种暖心服务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

在杭州最大集中安置点,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和综合训练馆已安置亚运工程建筑工人约2.3万人。国博还在每个展厅配置热水装置、消毒机,并为建筑人员提供方便面、火腿肠等食物。考虑到每个展馆人数多达3000余人,杭博实时检测场馆温度,降低安置人员感冒发热概率。截至7月25日21点,萧山共启动避灾安置场所515个,全区累计转移人员107220人。

在富阳区新桐乡中心小学避灾安置点的教室里,一场特殊的“假日爱心课堂”正在进行。“台风是如何形成的?”“台风来了我们该如何防范风险?”“小兵张嘎如何经过锻炼成为一名勇敢的小战士?”……党员志愿者带领着小朋友们了解台风的成因和防范的措施,给他们讲红色故事。这些“小候鸟”来自不同地区,暑假跟随在江上打鱼的父母跑船。7月24日晚,新桐乡协调各部门将在富春江新桐段打鱼的渔民及其子女共近80人转移安置。

在建德市大同镇,8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住进了松鹿堂生态庄园:400米的标准橡胶跑道操场、标准的灯光篮球场、设施齐全的素质拓展场地、20余个土灶、6个小木屋餐饮包厢和2个蒙古包包厢……“以前都不舍得花钱住这么好的地方,没想到能被安置到这里!”来自河南南阳的务工人员李征说。

昨天上午台风改道消息传来,防台工作一点没有停歇。上午10点,家住临安区锦城街道文昌阁社区百合公寓的101岁老人陈吹花被两名志愿者抱出了家,住进了附近的香格里酒店。至此,居住在36处C级危房中的1521名住户已悉数完成转移安置。在这场C级危房住户转移战中,锦城街道集结了234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成立49个转移工作组,连夜包楼包户、挨家挨户上门告知、登记、转移。

同样在余杭,为让群众在安置点住得安心、舒心,余杭不少避灾安置点成立临时党支部,党员24小时值岗。截至昨天下午17点,余杭已设安置点146个,转移人员84161名。

河庄建设村避灾安置点提供爱心晚餐。

守望相助筑就温暖屏障

“烟花”肆虐,却总有人温暖你我。

室外,大风呼呼地刮;室内,一派平和景象:老人们排成一队,工作人员递上盘子,大家走到餐厅内,按需夹菜,回到桌前开始用餐,一切井然有序。所有的流程,都和往常一模一样。

这是位于钱塘区义蓬街道的蔬心素食馆,昨天依然营业。而且,还多了一项服务:打包。“台风天气,地上很湿滑,有些老人来去路上不方便,所以我们准备了打包好的素食,请人带回去就行了。”素食馆负责人顾先生表示。不过,不少老人还是习惯坐在店里吃,而且由于台风,不少老人家里没有买菜,“客流量”比往常还要多,五张桌子都坐得满满当当的。

“只要来吃,就是对我们的支持,也是一种体验爱的方式,来的我们都欢迎!”顾先生反复强调。

“妈妈,我等你等到天都亮啦,你怎么还没有回家呀?”淳安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李瑾又在岗位上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李瑾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她的背后是一群“关键时间冲得出去”的同事。为应对台风“烟花”,淳安县应急管理局的党员干部全部进入“临战”状态,始终站在防台抗台一线。

在萧山区永兴河畔,数千党员干部群众死守永兴河,每隔50米设置党员岗;在临浦镇小华家自然村,出现了三处管涌现象,华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纵身一跃”,跳入管涌处填埋沙包……这是一抹抹逆行中的亮丽红色,也让党旗在防汛防台一线高高飘扬。

在余杭径山镇,一位群众雨夜驱车,悄悄给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送上50箱水果;在阿里巴巴西溪五期项目上,360多名建筑工人主动请缨,和五常街道工作人员共同组建成一支临时应急抢险队,帮助转移安置人员的同时,时刻准备台风应急抢险工作。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