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厚植“乡村富美”文化底色 奋力推进反邪工作走“新”更走“心”
发布时间:2021-12-31 17:25:00

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进程中,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针对西部乡镇发展、治理短板,实施 “西部富美”战略,统筹推进“产业兴美、生活乐美、生态秀美、数字智美、精神和美”五大行动。余杭区反邪教协会积极作为,借力“西部富美”战略,厚植“乡村富美”文化底色,助力打造无邪净土,推进反邪工作走“新”走“心”。

以红色文化融入反邪教,

开展“浸润式”反邪教育

余杭区西部乡镇,红色资源丰富。1945年3月至8月,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某部在百丈镇半山村釜托寺设立随军休养所,得到当地群众大力支持,同时,休养所也成为革命火种的传播地,百丈镇有大批青年参加新四军。百丈镇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反邪教教育紧密结合,建立新四军休养所纪念馆,村民在参观学习中深切体会党领导跨越艰难险阻书写的百年壮丽诗篇,深刻认识到邪教反党、反社会、反人民的罪恶本质,增强教育活动的感染力、影响力。

在村镇文化宣传中,突出红色教育特色。在文化礼堂、乡村图书馆、乡村非遗文化展览馆布置党史知识图文展板、陈列红色革命物品、播放红色经典电影、反邪教育视频,着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和反邪宣传“特色课堂”,全方位开展春风化雨式的 “情景学习”,推动红色教育和反邪宣传真正走入“心”中。

以特色文化融汇反邪教,

开展“情景化”反邪教宣传

余杭西部乡镇有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山清水秀,竹林似海”的百丈镇,着力挖掘和弘扬“竹”文化内涵,提炼“淡泊、清雅、正直”精神品质,通过开展“最美一家人”、“村里好媳妇”、“清洁庭院”等评比活动,推动各村乡风文明建设。近年来,该镇利用本地非遗展览馆、文化礼堂、乡村振兴讲习所等阵地开设防邪讲习课,极大增强了群众的防邪意识,识别、抵制邪教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成为无邪的一方“净土”。

百丈镇半山村有一处50多米长的文化长廊引人驻足,长廊图文并茂,各种专栏中反邪教内容特别引人注目,成为该村反邪教警示教育的重要窗口。该村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用一幅幅色彩鲜艳的墙体画,诠释“勤劳节俭、崇德向善、孝老爱亲、遵纪守礼”等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了村庄“颜值”,为乡村振兴增添了美丽“底色”,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切实提高群众的防邪反邪意识。镇平安办同志介绍,反邪教系列活动丰富了乡村文化内容,也为乡村振兴构筑了牢固的思想精神防线。

以党建文化聚合反邪教,

营造“立体式”反邪氛围

余杭西部乡镇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工程为总牵引,实施“党建+社会治理”模式,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抵御防范邪教的“主心骨”。镇有防邪反邪工作领导小组,镇党政领导分片包干指导反邪教活动制度,驻村干部包村负责落实反邪教工作,通过镇与村,村与村民小组签订责任书,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落实全科网格工作,建立实时互动的信息采集、处理机制。百丈镇运用法治大讲堂,加强对镇、村“两委”班子成员法治培训,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重点培育一批乡村“法治带头人”。组织实施“宪法进万家”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创建6个民主法治村、2个“五治融合”示范村及1个公共法律示范点,为提升基层反邪教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各镇党委、政府引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崇尚科学,拒绝邪教条款写入村规民约,把“自觉抵御邪教,不听、不信、不传,发现反宣品及时上交”,列入“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的评比条件,实现邪教治理“六无”创建工作目标,为“平安之乡”“西部富美”建设增添重要一环。

余杭区反邪教协会副秘书长祝怀将介绍:

以文为载、以文为介、以文为蕴、以文化人,不断完善文化建设、推进优化反邪教育模式,全力建设美丽家园,得到群众衷心拥护,群众忙着劳动致富,这就挤压了邪教滋生土壤,谁还有时间去胡思乱想、参与邪教?依托乡村富美战略,深耕文化,抵御邪教渗透的探索,在余杭西部得到了生动体现。

来源:薄荷茶社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