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龙坞两三百米长的茶园小道变身“咖啡车公路”
发布时间:2022-05-27 10:02:17

坐在茶田边喝咖啡,自在惬意。

另一辆更绝,是当年邮政局退役的一台二八大杠自行车,后座上搭个木箱子,就是一辆超酷的咖啡单车。

来的游客主要有几类,一种是网红,带着拍摄任务来的,每天要拍片发片;一种是亲子,走来走去都带个小孩的,周末特别多;还有一种是自由职业者,这部分人消费能力高,一杯“艺术成分很高的冰咖啡”,周静波卖38元,明显比其他摊位要贵十来块钱,但是大家仍然买账。

最多的时候,周静波一天能有4000多元的营业额。

“我这两天还准备搞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叫几个行为艺术家,拿鱼竿,往那儿一坐,钓茶,名称还没想好,比如疫情钓茶局?尤其下雨天,孤舟蓑笠翁,独钓龙坞茶,那种心境多好!”

“你很紧地生活,生活反馈回来的也是紧的。”

晚上收摊,几个人一起喝喝啤酒,抬头就能仰望星空,懒得下山的,搭个帐篷就地睡下,清晨看日出。

“这里离城市也近,工作压力大,来这里比较放松,昨晚还有一个企业的高管,看报表看累了,开车过来,待一会儿走,凌晨三四点都有人逛上来。我上海的乐队之前经常过来排练,解封后都想住到这里来,不想回去了。”

“对城市的态度是,想进去,随时可以出来,这是最好的感觉。”

“以前很想搞明白人活着为什么,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现在好像更迷茫了。所以给自己找这么一地,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我以前很喜欢从萧山那边,看着钱塘江对岸的杭州,城市的他者那种心态。”

周静波有个女儿,四年级。

“我已经半个月没见她了,丈母娘帮忙带着。所以我搞了一块天幕,带小朋友来的我就免费给他们用,弥补一下对女儿陪伴的缺失吧。”

后备厢一开,就是一家移动咖啡馆。

没疫情的话热闹一点好 有疫情的话人少一点好

从白龙路口子牌坊上去,沿着何家村村道骑行,一边是青翠的茶海,一边是各具特色的民宿、茶馆、婚纱影楼、农家乐。1.8公里的进村上山路,到头就是光明寺水库。说是上山路,其实也就是一些低矮圆润的馒头山,满目的苍翠,非常洗眼睛,让人忍不住想深呼吸。

行到何家村最里面的村口,是一个三岔口,边上有个停车场,免费的,能停个二三十辆车,往往不够,路边一般也都停满车。

原本车子是可以直接开到水库边的,因为这一段咖啡车公路太火爆,拥堵得紧,村里把最后一段两三百米的路封了,两端留出1.4米的口子,只通电瓶车和行人。

为顾客制作饮品的帅气小哥

“挡牢了么不堵了,之前是堵的。”

周静波的咖啡摊后面,就是何家村村民陈虹才家的茶园。眼前的1000多株茶苗是去年刚种下去的,陈虹才三天两头要来转转,除除草,松松土,打打药,施施肥。

何家村一百多户人家,五六百口人,算是转塘比较小的村之一,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茶园,也有做成企业的大户,小户的就自己随便卖卖。

突然热闹起来的这条公路,在陈虹才看来,和过去农村赶集也差不多,就是年轻人的赶集。

村民对这些摊主也都比较和气,周静波棚子后面一块围挡的布掉了,握着锄头的陈虹才还会放下手里的活,跑过来提醒他。

“讲难听点,年轻人爱玩很正常的,只要不闯祸,不要老酒吃吃打架闹事这种,还有不要用明火,这么玩玩又没事的。”村民何建林说。

陈虹才家的茶园上去一级田埂,是何建林家的茶园,眼下为了迎接马上要来的夏天,何建林正抓紧搭遮阳棚。何建林家的一亩一分茶园,种了5000株茶苗,都是去年下半年新种下去的。

“撘这个棚主要是夏天防晒,冬天防霜冻,霜会打掉,雪是不会打掉的。”

周静波的5000瓦移动发电机就放在陈虹才和何建林两家茶园之间的一小块空地上,每天都发出拖拉机一样的作业声响,何建林也没怎么介意。

茶农陈虹才扛着锄头走过“咖啡车公路”

“放放又没关系的,就是前几天这个发电机产生热气,我跟他讲不要朝牢我的茶苗就行了。”

何建林和其他茶农一样,到茶园来干活也没有很严格的规定,反正有空就来转转。他是看着这条马路热闹起来的。

“大概3月份开始的,春茶前,最早是一些人上来玩,拍视频手机上发发,传出去么来的人就多了。后面有人来做做生意,也是做做看的,再之后就越来越多了。”

何建林回忆:“清明、五一最堵,人挤人的,从转塘上来车一直堵到村口,6公里长有的!下午车子出去最起码要一个半小时,我电瓶车20分钟就够了。”

说到游客多了,有没有给村里带来点好处,何建林讲,“靠马路的几户人家还能卖点茶叶,村子里面是没什么生意的。”

何家村村子里能租的房子差不多都租掉了,有开农家乐的、开民宿的、开婚纱影楼的。

“没有疫情么热闹一点好,有疫情么人少一点好。”陈虹才也来了一句。

“来玩的人也有些是不讲究的,马路中间站着,路堵牢么我们肯定不舒服的,不过大部分素质都还好的。”何建林说。

说到这么多咖啡车,村民们会不会买一杯喝喝。何建林点了支烟说:“咖啡我是不要喝的,我老婆会喝一点,她干活要干到晚上9点多,有时候要打瞌睡的,就喝一点。”

周静波对村民们的反应也很理解:“最多时有三十几个摊位,有段时间村民回趟家要一个多小时,不要疯掉哒,确实堵得厉害,现在剩下十几个摊位,好很多了。”

与何家村隔一座茶山的是上城埭村。就在前几天,村里还专程来邀请周静波的咖啡车到村里去摆一天。上城埭村有很多民宿,游客也多。

那一天,周静波的咖啡车在村里卖了100多杯咖啡。

开敞篷车的车主好不容易抢到一个车位

来这里算是一种逃离

远远地看着这座城市,挺好的

“这个地方迟早会规范化起来的,就怕管太严,比如帐篷要你们统一,那就不好玩了。”周静波说。

“来这里的人都是比较佛系的,有这样那样的限制,就没劲了。”另一位咖啡车摊主格桑梅朵也是一个态度。

“像这样的状态不知道能维持多久,我现在的心态就是能爽一天是一天。”

周静波坦言:“疫情给我最大的思考是想逃离,具体逃离什么,不知道,来这里算是一种逃离,远远地看着这座城市,挺好的。”

周静波每周还会去曙光路旅行者酒吧演出,一般是两节,每节40分钟,一晚上能有个450块钱的收入。

他说,不是钱的问题,是要保持一种状态。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吕磊 摄影 陈中秋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