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要建大湾区湿地公园了。
建在哪里?
在杭州第一缕阳光升起的地方,规划面积约53.8平方公里,大约是4.7个西溪湿地那么大。
钱塘区,在杭州最东面,杭州湾核心区,每天清晨,这里会出现杭州的第一缕阳光。
3月14日,钱塘区委书记金承涛赴江海湿地调研大湾区湿地公园建设工作时强调,要“对标国家级湿地公园创建要求,挖掘江海湿地独特价值,打造具有国际性影响力的湿地公园项目。”
对标“国家级”,冲刺“国际性”,可见大湾区湿地公园并不简单。
大湾区湿地公园如何打造?
金承涛一行赴江海湿地调研,都去了哪儿?临江江海湿地、临江码头和杭州湾出海航道。
大湾区湿地位于钱塘江江湾河口区,是三江两岸景观廊道的终端、杭州东部生态带的核心区域,绿草摇曳,水波浩渺,总面积达101平方公里。
这里还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常能见到白鹭、苍鹭、池鹭等珍稀鸟类。目前,江海湿地累计观测记录到140多种鸟类,包括小天鹅、黑脸琵鹭、震旦鸦雀等稀有鸟类。
杭州要申报杭州大湾区省级湿地公园,钱塘区有着天然的优势。
钱塘区湿地资源丰富,拥有近海滩涂水域、内陆河流湖泊、蓄水区及水产养殖场组成的湿地资源共180平方公里,湿地率35%,居杭州首位。杭州最大的临江江海湿地和沿江最长的之江绿道,也都在钱塘区。
钱塘区准备如何打造大湾区湿地公园?
1.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金承涛指出,要高度重视湿地生态保护,充分认识到江海湿地是钱塘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钱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对湿地的风貌、水质、生物多样性等全方位的保护,护好鸟类栖息地,打响湿地鸟群、江潮等品牌。
2.对标国家级湿地公园:
学习借鉴成熟优秀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运营方案,因地制宜、做出差异化特色,讲好有吸引力的钱塘湿地故事。
3.把观景点位串珠成链:
结合湿地公园观景点位串珠成链设计旅游线路,结合文旅研学功能设计湿地故事,引入专业化运营,打造钱塘江畔又一颗耀眼“明珠”。
钱塘区已经有计划在打造二十工段湿地服务中心、生态绿道、环形栈道、游客码头、第一缕阳光打卡点、潮起潮落、观鸟亭、围垦驿站、湖心岛、海塘林荫等10个节点。
向国家级湿地公园学习什么?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
目前,浙江共有13个国家湿地公园。对标国家级湿地公园,大湾区湿地公园可以向它们学习什么?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生产、生活、生态“齐步走”
西溪湿地是国内第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也被称为“杭州之肾”和“副西湖”。
在20年的探索中,西溪湿地找到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最佳平衡点,打出了“游在西溪、学在西溪、住在西溪、创业在西溪”的品牌,创造了POD(是以城市公园等生态设施为导向的一种发展模式)发展的“西溪模式”——
以湿地公园为“玉”,以湿地周边区域为“金”,通过“赋金于玉”,实现“金玉成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走出一条湿地公园“金镶玉”组团化发展之路。
嘉兴运河湾国家湿地公园:
保护、修复“第一位”
这是嘉兴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北部王江泾镇,是南太湖杭嘉湖平原地区典型的“河流-湖荡”复合型湿地。
冲刺“国家级”,秀洲区把90.5%的湿地都纳入了保护红线范围,将保护修复摆在第一位。
和钱塘大湾区湿地一样,嘉兴运河湾湿地也有许多野生动物“安营扎寨”,包括白尾鹞、雀鹰、红隼、燕隼、斑头鸺鹠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保护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秀洲区成立了鸟类监测点,每年都组织“爱鸟周”活动,湿地保护巡护队定期巡护,严查捕猎湿地鸟类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