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挽救中如何搭建交流平台
发布时间:2019-11-22 09:38:35

挽救邪教人员实际是一种心理矫治,沟通关系的建立在挽救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开放式”的挽救,就是非封闭的帮教方式,在帮教对象同意见面的前提下,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安排帮教的地点、时间、方式,如利用晚上或周末他们工作业余时间帮教;在家中、社区、宾馆等临时点帮教那些需要保护隐私或者身体老弱的邪教人员;通过电话、视频远程帮教那些因外出工作或异地生活的人员等。对于这种非限制性的、非强迫性、非封闭的帮教方式,与帮教人员能搭上话,是建立沟通关系、成功挽救的关键。下面是笔者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挽救中的实践经验以及体会,以享同仁。

一、把握尊重、理解、平和的搭话原则

我国政府处理邪教的政策是“依法打击少数顽固分子、团结教育挽救绝大数受骗群众”,这在1999年10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中就明确了。为此,对于邪教裹挟的群众,我们始终像老师对待学生、医生对待病人、父母对待孩子,在与其对话时,具体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一)无条件地接纳邪教人员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在咨询关系中,心理咨询师“应无条件尊重”求助者,并将其列为使求助者产生建设性改变的关键条件之一。咨询师的尊重本身就会产生明显的助人效果,尊重还可以使咨询者对咨询师产生信任感,强化咨询动机,端正合作态度,增强咨询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尊重的心理学核心就是咨询师无条件接纳资助者,就像一个电影院,只要有票,什么人都可以看电影,允许有票人看电影就是对有票人的接纳,而不管他道德品质如何、性格如何、爱好如何,等等。没有喜欢、厌恶等情感内容,没有喜欢仇恨的态度差别。

挽救邪教人员实际上是一种咨询关系,只是在挽救关系的初期,邪教人员的咨询是被动的。而这种被动的咨询,更需要对挽救的邪教人员尊重。在挽救过程中,既要接纳邪教人员积极追求健康、渴望美好生活的光明一面,更要接纳邪教人员偏执、荒谬甚至极端的灰暗一面,就是接纳邪教人员的一切;就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看待邪教人员的认知、行为、情绪和个性。如,对于一名坚信自己通过修炼“法轮功”能够升天当神仙的痴迷者,在挽救时,不能因为其追求荒谬,就否定其是正常人,而是在肯定其是正常人的前提下,看到其被邪教迷惑而扭曲了思维的实质。这样,就会尊重对方追求美好未来的前提下,解决其追求“天国”离奇虚无的思想问题。

(二) 设身处地理解邪教人员

理解,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在挽救邪教人员的过程中,能够从邪教人员的角度,理解他们痴迷邪教的初衷和受邪教毒害的无知。

邪教人员大都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如有的家庭不幸、有的患有疾病、有的工作不如意,等等。为了改变现实或者为了求得帮助,被邪教迷惑进而受邪教精神控制。邪教人员进入邪教的本意不是要残害生命、破坏家庭、破坏社会甚至去违法犯罪,但是,在邪教教主的蛊惑和精神控制之下,他们不但没有实现最初的愿望,相反深受其害。而可悲的是,邪教痴迷者看不透自己被邪教毒害的本质,甚至还对邪教教主感恩戴德,仇恨阻止其继续痴迷邪教的帮教人员特别是中国政府。

当理解了邪教人员的处境和内心经历以后,就会对其产生出 “怒其不幸、哀其不争”的态度,就会因理解而设身处地地想尽办法帮助痴迷者,而不会对其置之不理或束手无策。如身体受益型的邪教人员,当他们执意相信“法轮功”能够祛病健身时,我们从气功健身谈起,让他们从明白自己健身的真正原因是气功,进而分析法轮功的动作是剽窃禅密功和九宫八卦功来的,之后,再一步步分析邪教“法轮功”的危害。

(三)迂回交流打开与邪教人员的僵局

迂回交流就是不直接否认对方的观点,通过类比、讲故事、先肯定等方法,使对方在委婉的言语中愿意与我方建立沟通关系。如对于“法轮功”邪教人员,与之初始接触时,他们大都这样应对,说“他们是做好人的,因为‘法轮功’提倡真善忍”,对此说法,如果直接揭露事实真相:“法轮功”是打着“真善忍”幌子的邪教组织,交流肯定会出现对抗或者阻抗。而采取迂回的方式,首先承认法轮功有好的一面,如“追求真善忍”,然后,再列举部分“法轮功”人员如在交通要道静坐干扰公共秩序,影响了“法轮功”的整体形象。最后,展示现实中,国家不允许修炼“法轮功”而他们痴迷者自己还非要坚持的矛盾,引导他们客观地探讨如何解决问题。这样,迂回的交流方式,就把对抗中的、消极的邪教人员引向了平和的积极探索的咨询者的方向。

二、运用帮教对象无法回避的谈话方式

邪教人员潜意识里是对抗帮助他们的人,尽管在开放式帮教中,他们已经同意或者答应与帮教人员见面或者说交流,但他们大都是在家人或者邪教被依法打击的大形势下做出的妥协,为此,在于他们正面的交流时,还是很困难的,他们有的顾此而言他,或者东拉西扯,有的干脆闭口。对此,打开他们心理封闭的最好办法,就是从他们信仰的邪教歪理邪说中找出与他们的言行矛盾之处,是他们无法回避进而回答或者与我们交流。如对帮教有抵触情绪的邪教“法轮功”人员,按照他们的师父李洪志所说的:“遇到问题向内找”以及“人间的一切都是师父安排的”,让邪教人员思考他们面临转化的现实是不是师父安排的,他们遇到的与家人以及帮教人员的冲突是不是应该“向内找”,这样,一般情况下邪教“法轮功”人员就会因此缓解抵触情绪

三、寻找帮教对象感兴趣、想探讨的话题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动力, 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知道知识有用而去学不如爱好学习而去学,爱好学习而去学不如以学习为快乐之事而去学。“乐之”,就是兴趣,以学习为乐事,学习效果就最佳。在与帮教人员的交流过程中,寻找邪教人员感兴趣的话题,就能调动他们交流的兴趣,不自觉地打开他们封闭的思维。

邪教人员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痴迷邪教的心理需要相关联,如祛病健身、做好人、想成神仙等,这通常是邪教人员痴迷邪教的原因,为此,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往往就是邪教能治病、他们信仰的邪教组织是人间正道、他们信仰的教主是救世主等等,而那些被国家政府取缔的邪教组织,他们的信徒还关心他们的邪教组织什么时候能够平反。针对邪教人员内心感兴趣、和想探讨的话题,与他们交流往往就能顺畅进行。如因祛病健身而步入“法轮功”的邪教人员,与之交流“法轮功”的动作健身的真正原因,及探讨气功和佛教的打坐等健身话题,一般就能打开他们的话茬,甚至有的因此说出自己痴迷法轮功的原因或者说症结就是“体验”了祛病健身,即身体受益。在此基础上,破解症结就有了针对性。

再如,对于比较关心子女的邪教人员,跟他们交流我国政府处理邪教政策,如痴迷邪教人员的子女会受牵连等。邪教人员就会掂量自己痴迷邪教的代价,进而与帮教人员交流或者说探讨解决不影响子女的话题。对于此类痴迷者,在与其交流时注意用我国政府“团结教育挽救”的政策感召他们,会受到较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多年来的帮教中,特别在开放式帮教邪教人员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上实践经验也可是说是体会,希望能对同仁们有所裨益。

来源:中国反邪教网   作者:吴怡琳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