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培华:用模型记录杭州公交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0-01-14 10:03:31

“一套完整的杭州出行交通变迁模型,终于凑齐了。”近日,记者见到庞培华时,他正窝在自家阁楼转角处的简易工作室里,专心致志地做最后的扫尾工作。

庞培华今年70岁,退休前是一名公交车维修技师,知道他的人都喊他为“公交达人”。他用废弃木料、轮胎等制作公交车模型,从红底白身的木炭车,到美国产的十轮“敞篷车”,再到之后背着燃气包的沼气车……在他的手上,杭州曾经的公交车一一得以还原。

庞培华与他制作的车模。

最难做的模型是劳模示范车鼓捣出很有成就感

庞培华一家三代都是杭州公交人。庞培华的爷爷是杭州第一代公交司机,那时候公交还是有钱人才能坐的“高档车”。父亲是公交7路车司机,母亲以家属工身份进入公交能源加工厂,从事敲炭工作。

2012年,为庆祝杭州公交60周年纪念日,在老同学的建议下,庞培华决定制作公交车模,纪念这一极具意义的日子。

庞培华拜访了当时的老公交人,请求他们帮助指导。一个多月后,他制作了木炭车第一代公交车木模。当庞培华拿着这辆小小的模型车回访时,有一位老公交人甚至感动到落泪,“老朋友又见面了”,他没想到还能有幸重见这辆伴随了他半生的公交车。

自从完成了第一辆木炭车模型后,庞培华就来了兴致,相继制作了木炭车之前的独轮车、黄包车模型。

随后更是开始了杭州第一辆“旅游专车”的制作。为了这辆公交车,庞培华专门从省档案馆借调到该车的资料,从车身形状到车头的设计,甚至连车灯都特地连接了电线。为了真实再现当时的场景,庞培华还用废弃瓶盖、车胎、碎布料制作了售票员、安检员。

最难的要数做劳模示范车模型。“前后车中间的连接棚太难做了,因为连接篷的伸缩性很难处理。”当时,庞培华几乎找遍了杭州的缝工,可惜还是没有一点头绪。就在快要放弃的时候,他偶然看到了萧山一位正在做灯笼的老艺人,“灯笼打开收起的时候很有伸缩性,能不能参考做着试试看?”说干就干,庞培华花了两个月时间,终于捣鼓出连接棚的做法。“当时,我好开心,饭都多吃了不少。太有乐趣了,也很有成就感。”

庞培华制作的沼气车、木炭车模型。

用自己的木工技术让更多人了解杭州公交史

平衡木、树桩盆景、拉大片的公交台词……杭州采荷三小木工坊的展示柜里,摆满了学生们制作的纯手工木工作品。“木工坊”很受欢迎,问其原因何在,孩子们蹦出两个字“好玩”。带孩子们玩的,正是庞培华,他在2015年3月被聘为学校“木工坊”社团指导教师。

许静萱是最早报名“木工坊”的成员之一。她在游玩西湖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外地游客,不太清楚西湖沿线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的位置。于是,在庞培华的指导下,她考察线路,查阅资料,画好地图,试刻了一块“木地图”。

后来这份“木地图”的创意被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公司拿去参考制版。“木工坊”的同学听说自己的作品还能做公益,学木刻的兴趣就更高了,他们还做了些宣传西湖的木制品,比如西湖十景。这组工艺品,还被带到了西博会上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庞培华为每个学生亲手打造了一个手掌般大小的畚斗和小扫帚,指导学生每次完成木工制作后清扫工具上的木屑。之所以这样做,庞培华解释,是因为他希望制作木模可以引导孩子们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变化也确实潜移默化地发生。宋爸爸惊喜地发现,自从上了一学期的木工课,女儿宋思婕不仅动手能力提高,吃完饭后,还主动收拾起了碗筷来。

按庞培华的木工技术看,完全可以利用退休时间制作各类木头产品,收获经济利益。但他却把自己的时间献给了公益,每周四晚上他为某单位组织的“市民集市”打造各类道具;每周六,他又赶到位于少年宫的杭州公共自行车志愿者服务点修理自行车。作为老公交人,庞培华希望用自己的木工技术,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公交史。

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记者 钱慧慧 文/摄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