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建议 合理膳食,预防口腔疾病
发布时间:2020-09-23 08:43:14

中国消费者报讯 2020年9月20日,是第32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均衡饮食限糖减酸·洁白牙齿灿烂微笑”。

口腔疾病与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危险因素。例如,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与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癌症、肥胖等发病有关,也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关。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近日发布《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强调,建立健康的膳食模式,保持饮食多样化,可以同时预防全身疾病和口腔疾病。

科学鉴别糖类 远离添加糖

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一般都会查看配料表。配料表中,除了白砂糖,还有哪些成分对牙齿有害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提示,科学鉴别糖类,远离添加糖。据了解,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其中非游离糖的危害小,游离糖对身体危害较大。

非游离糖是指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蔬菜中的糖和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游离糖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尽管其常给人以“天然”和“健康”的印象,但也属于游离糖。由于完整水果中的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消化过程更缓慢,所以新鲜完整的水果不易致龋,但水果制成果汁后成为游离糖,致龋性就会增加。另一种游离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及糖浆,也称添加糖。

专家指出,添加糖较为隐蔽,其不仅存在于饮料、糖果、蛋糕、饼干、甜点、蜂蜜、糖浆、蜜饯等甜味零食中,还可能隐藏在不甜的加工食品中,如番茄酱、酸奶、咖啡、膨化食品、芝麻糊、核桃粉、话梅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市售婴儿食品是高度加工的产品,添加糖含量高,因此要警惕不小心吃掉的添加糖。

添加糖是纯能量食物,也称空热量食物,摄入过多可降低其他低热量营养食品的摄入及吸收,破坏膳食平衡,导致能量过剩、体重增加、肥胖及糖尿病风险增加等。

多吃瓜果蔬菜 少喝碳酸饮料

pH值是反映酸碱度的直接指标,人体牙釉质脱矿的临界pH值为5.5,而碳酸饮料、柑橘类酸性食物pH值低、含糖量较高,可将口腔pH值降低至釉质脱矿的临界pH值以下,对牙齿表面造成直接腐蚀、破坏,从而引发酸蚀症。另外,这些食物还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糖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釉质中的矿物质溶解,引发龋病。

含糖饮料及碳酸饮料摄入过多或睡前喝饮料等习惯,可以显著增加儿童青少年患有酸蚀症的危险。为此,建议减少碳酸饮料的摄入,以避免对牙齿的危害,日常生活中选择用水代替饮料。

瓜果蔬菜含有很多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是人体很重要的纤维素,经常进食富含钙、维生素C、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及全谷物,可增加咀嚼活动,减少菌斑滞留,促进牙周健康,同时可以预防龋病、黏膜病及口腔癌。

适量使用含氟牙膏 刷牙漱口用牙线

饮食和细菌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疾病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含氟牙膏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安全、简便、低成本且有效的龋病预防措施,牙齿萌出后就可以使用含氟牙膏,为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0-3岁婴幼儿使用氟浓度为500-1100mg/kg的含氟牙膏,每次用量为米粒大小(15-20毫克);3-6岁儿童含氟牙膏用量为豌豆大小;6岁以后及成人含氟牙膏用量为黄豆大小即可。

刷牙清除牙菌斑数小时后,菌斑就可以在清洁的牙面上重新附着,不断形成。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细菌更容易生长。因此,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提倡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刷牙时牙刷刷毛不能完全伸及牙缝隙,如果在每天刷牙后,能够配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帮助清洁牙缝隙,则可以达到彻底清洁牙齿的目的。咀嚼无糖口香糖也可以刺激唾液分泌,降低口腔酸度,有助于口气清新,牙齿清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高原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