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快报讯 “十四五”开局,杭州定下发展导向,要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一个城市建设得好不好,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老百姓的感受。
过去一年,滨江区承诺要办好的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了?
1月21日,滨江区举行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报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答案是:全部完成。
民生改善,既反映着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也连接着人们美好生活的切身感受。
新的一年,滨江区又打算为老百姓办成哪些民生实事项目?1月22日,滨江区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由区人大代表投票选出。
滨江的民生实事到底办得好不好?
听听滨江人怎么说
民之所呼,政之所向。
民生实事项目,桩桩件件连着市民的日常生活,完成得怎么样,市民们最有感触。我们找到了5位滨江人,请他们来说说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江山小区居民王叶丽
永久河上架起人行桥 再也不用“兜圈子”了
杭州地铁6号线建业路站地铁口和江山小区之间,有一条永久河,全长4.74公里,是滨江区41条河流里最长的,横穿滨江西部。
2020年,滨江在永久河上建了座人行桥,具体位置在杭州地铁6号线建业路站东南侧绿地。2020年12月14日,人行桥具备通行条件。
为什么要建这座桥?
高新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主要是为了缩减地铁6号线建业路站与对岸高新企业间的通勤距离,方便居民出行。
桥的南岸,有网盛互联网金融软件产业化基地、柏盛渡口大厦,还有江山小区;桥的北岸是地铁6号线建业路站。
王叶丽就住在永久河边的江山小区,对她来说,“这座人行桥给一家人的出行省下了不少时间”。
“以前我们从河北岸回家,要沿着建业路走上240米,往东拐进入滨兴路再走240米,过了马路左转才能到家,大概要十来分钟。”王叶丽说,眼看着家就在对面,却要绕来绕去。
王叶丽的儿子在恒生电子上班,不久后,公司就要搬到永久河南岸的科技园里了。
“儿子以后上班,出门跨过桥就是公司,太方便了。”王叶丽很开心,大家再也不用“兜圈子”了,无论是去上班,还是去坐地铁,都只要跨座桥,走几步路就到了。
新建永久河人行桥,是滨江区2020年“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民生实事中的一个子项目。此外,滨江区还建成了新生路、滨盛路下穿隧道,以及江晖路、阡陌路下穿江南大道2个地下人行过街通道等。
过去一年,滨江区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让滨江人的回家路,更近了。
滨文苑居民汪阿姨
一边喝着热茶一边等孙女放学
不要太舒服噢
不出社区,你能办好多少事情?
带着孩子下楼,在游乐园里逛逛,还可以在活动中心里,和老邻居们一起看会儿书……
2020年,滨江区在滨和社区、闻涛社区、滨文社区、冠山社区打造了“美好生活共同体”,集合更多功能,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更多贴心的服务。
这些“美好生活共同体”里,有图书馆、咖啡厅、沙发,公共区域设置了一个“一滨办”服务区,更多的空间,都留给了居民。
“过去,居民没事情几乎不会来社区。”滨文社区党总支书记蔡华玲说,有了共同体以后,这里仿佛是居民在社区的第二个“家”。
汪阿姨的孙女上幼儿园中班,就在滨文社区里,每天上学放学,都是她接送的。
“以前来得早了,就在幼儿园门口等着,挨会儿冻。”现在,每天下午4点不到,汪阿姨就会和同是接孩子放学的爷爷奶奶们一起聚拢在共同体的沙发区,一边吹着暖暖的空调,喝杯热茶,闲话家常,一边等着孩子放学。
“美好生活共同体”不仅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和休闲场地,也把众多优质资源连接到了社区。过去一年,滨和社区、闻涛社区、滨文社区、冠山社区的文体活动明显比往年多了。
未来,滨江区将在考虑人群密度、服务半径、社区用房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推动全域覆盖,让“美好生活”走到每个居民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