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听力要从年轻时做起
发布时间:2022-03-03 14:28:26

富阳日报讯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电子设备日益普及,还有环境噪声等因素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听力下降问题越来越常见。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关爱听力健康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今年3月3日是第23个“全国爱耳日”,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今天,本报邀请区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朱利民,与大家一起关注听力健康问题。

耳部疾病常以耳痛、耳闷及听力下降等为主要表现

记者从区中医院耳鼻喉科了解到,该科室每日门诊量在140人到160人左右。耳部疾病常以耳痛、耳闷、耳痒、耳鸣、耳溢液及听力下降等为主要表现,常见的有外耳道炎、真菌性外耳道炎、耳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尤其是突发性耳聋,这种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时间息息相关,越早治疗预后越好,病程越长预后就会越打折扣,需引起重视。

朱利民介绍,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常伴有耳鸣、耳闷、头晕以及耳周麻木或沉重感,多数单耳发病,少数可同时或先后相继侵犯双耳。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明确,常见诱因有熬夜、劳累、压力大、情绪过激、长时间戴耳机以及接触噪声等。

“现在病房里住着一位60多岁的大伯,就是因为前段时间连续两天熬夜,后来出现了突发性耳聋的症状。”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春节期间的一个患者。“那个阿姨闲来无事刷起抖音,没想到刷着刷着就停不下来了,到了晚上也不肯放下手机,为了不影响老公休息,就戴着耳机刷抖音,每次都要刷到凌晨。五六天后,她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问题。”幸亏治疗及时,患者听力基本恢复正常。

从区中医院耳鼻喉科接诊情况看,突发性耳聋常见发病年龄为40—70岁,但是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突发性耳聋症状,因此,保护听力要从年轻时做起,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年轻就不会耳聋。

预防听力下降,日常生活中要做好这些事

朱利民说,前面提到的突发性耳聋常见诱因,其实也是大多数听力下降情况的诱因,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保护听力健康: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过劳。因为睡眠不足会使我们抵抗力下降,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引起听力下降,或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要合理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快。老年人可选择慢走、打太极等方式,年轻人可选择跑步、骑行、瑜伽等适合自身的有氧运动方式。避免挖耳、耳内进水等,否则容易损伤耳道,也容易将细菌、真菌带入耳道,引起外耳道炎症、鼓膜炎。生活中尽量不戴耳机,即使需要佩戴,注意控制音量,并限制使用时间。避免噪声环境,在电动游乐场、酒吧、KTV等场所工作的人员,可以戴防护耳塞、耳罩等,并定期检查听力。

如果大家出现听力突然明显减退,或耳鸣、耳闷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做听力检查,明确有无耳聋,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影响听力恢复。朱利民说,不是所有听力下降都能恢复到原先的听力水平,这与患者的病程、听力下降程度、有无基础疾病、治疗是否及时密切相关。因此,需保持健康生活习惯,避免听力下降,希望大家都能享有健康的听力。

来源:富阳日报   作者:记者 周晓露 通讯员 艾丽姣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