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了!汇聚199位院士,杭州最顶尖的智库成立!潘云鹤李兰娟等院士首批入驻
发布时间:2020-05-29 10:17:36

潘云鹤院士:

高层次人才集聚将为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注入新动能

杭州在去年提出了新制造业计划,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抓、两手硬”。面对疫情,一些较早布局数字化的新制造业企业,表现出了较强的风险应对能力。

数字经济、制造业“双引擎”为经济发展“注射”了强劲动能,但要做强这个“双引擎”,需要技术、人才等要素支撑。

计算机应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认为,今后,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有望成为一个资源供给库、前沿瞭望台、创新策源地。“数字经济和新制造业,需要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和技术。院士专家中心有利于让高层次人才、前沿技术汇聚到杭州,携手打造更多高端研发、生产、管理团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

董石麟、龚晓南院士:

建议多一些交流活动让思想不断碰撞发展

仪式开始前,空间结构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用毛笔题了一幅字:科技引领未来,祝贺杭州院士专家中心成立。

88岁的董石麟院士,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聊到家乡,他连连点头:“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是个好地方。”

在这块好地方,有了一个院士专家的“家”,这让董院士非常欣喜。他年轻时曾远赴莫斯科建工学院深造,回国主持了国内第一个大跨度网架结构计算的建筑,首都体育馆。在北京工作几年后,因思念家乡,回到了杭州,在浙江大学任职。

“我喜欢待在学校,薪火相传是件很有意义的事。”董院士希望院士专家中心能经常举办一些交流活动,让院士专家谈谈在科技方面的收获、心得,与企业、学校多做交流,“科技怎么引领未来,传承并落到实践才是最重要的。”

这一观点,与土木工程学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龚晓南不谋而合。“不同学科之间要通过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一个人的知识面是有限的,交换经验,才能不断进步,希望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能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龚院士说。

李兰娟院士:

常态化防控很重要建议做好五点

来现场的五位院士,都曾参加过2019“杭州院士家乡行”活动。这次见面,院士们亲切地打招呼、交谈。

在现场,潘云鹤院士、李兰娟院士和陈国妹副市长一起为杭州市院士专家中心揭牌。在这场仪式前,李兰娟通过直播“杭州科学大讲堂”,为大家输出了很多经验。

李院士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疫情形势,指出近期哈尔滨和吉林舒兰地区均发生新冠肺炎聚集性流行,呈现明显的“链式”传播,这提醒我们,常态化防控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李兰娟建议,常态化防控,应主要做好五点:

一是控制传染源、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是对发热患者进行常态化监测,设置发热门诊很重要;

三是按照“平一战结合”模式。每一个综合性医院建一栋楼,专门收治传染病人,平时作为普通病房使用,突发情况下快速改变用途;

四是加强公共卫生和传染病学科的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五是总结过往的研究和经验。注重推广应用病原、发病机制、诊断、药物、疫苗、治疗方法和技术等已有成果,有助于今后应对其他感染人体的冠状病毒防治。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凌姝文 摄影 陈中秋 江玥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