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武汉!解封整整五个月 记者再访这座“满血复活”的城市
发布时间:2020-09-09 10:28:05

武汉长江大桥附近,一位市民游到一艘长江航道标志船旁,爬了上去,随后从船上跳入水中,继续游泳,不远处就是黄鹤楼。

都市快报

昨天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昨天也是武汉“解封重启”整整5个月——今年4月8日0时起,武汉市解除了长达76天的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栾树花开,梧桐叶落。快报记者特地赶赴武汉,亲身感受这座“满血复活”的城市。

今天的武汉,城市早已复苏,生活回归正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一度按下暂停键的武汉,又重回昔日的热闹和繁华。

高楼林立间,上班族们端着热干面边吃边赶路;长江大桥下,交谊舞爱好者伴随着歌声翩翩起舞;东湖凌波门,游泳健将纵身一跃跳进湖中畅游;汉阳江滩,傍晚吹着江风散步的人越来越多;吉庆街户部巷,欢笑声与烟火气依旧交织……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正如这句武汉街头随处可见的标语一样,跨越冬与春、经历死与生的武汉和武汉人民正斗罢艰险再出发。

曾经一起呐喊:加油,武汉!

今天再道一声:你好,武汉!

武汉中南路天桥旁的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等标语。

想了解武汉,必须从“过早”开始。

昨天清晨,长江上一声长鸣的汽笛,唤醒了整座江城。

不远处,黄鹤楼下的粮道街已经热闹起来。在这个闹市中的隐秘角落,暗藏着数不清的早餐店。

麻酱飘香的热干面,酥脆软糯的三鲜豆皮,鲜香浓稠的糊汤粉,胡辣重油的油饼包烧麦……武汉人的早餐种类,就已秒杀其他城市。

更厉害的是吃早餐的武汉人,不管男女老少,端来一碗热干面,熟练地挑起来拌几下,接着各种吃相尽显。坐着吃,站着吃,蹲着吃,甚至还有赶时间的上班族,一边小跑一边吃。这身绝技,恐怕也只有武汉人独有。

武汉粮道街,在路边小店前“过早”的小学生和家长。

蹲在路边吃面的张先生告诉我,他62岁的父亲之前得过新冠肺炎。

“今年2月中旬,父亲确诊感染新冠肺炎,高烧40℃,住进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几天后病情恶化,我们都很担心,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张先生说,幸好从杭州驰援武汉的李兰娟院士团队,立即使用“人工肝”技术,给父亲进行了血液排毒的协助治疗,病情才得以好转,4月初康复出院。

听说我也是来自杭州的记者,他放下碗筷,有些激动。张先生说,有机会一定去杭州当面拜访恩人,向医护人员们道谢。

武汉长江大桥下,一群刚在长江里游完泳的市民,正准备上岸。而一旁,身穿红色T恤的胡大姐,仍和几个老友继续挥鞭、舞龙。

胡大姐61岁,退休前在武汉机床厂工作。每天早上5点,准时到江边锻炼,她的拿手绝活是鞭打陀螺、健身舞龙和绸带。“别看这绸带,和跳舞那种不一样,经过特殊加工的,这个分量更重,甩起来很考验臂力。”

疫情期间,虽然宅在家里,胡大姐也没有放弃锻炼。“我把桌子椅子挪开,留出一块空地,继续舞龙。”

胡大姐说,那段时间,儿子去做社区志愿者,给人买菜送菜,她就在家做饭、锻炼。“我们全家经常锻炼,抵抗力都好。”

解封后,胡大姐重新出门舞龙,白天在江边,晚上去公园。“疫情不能阻挡心情,我们武汉人,不服输,经得起考验。”胡大姐说。

江汉路步行街附近的武汉美术馆,外立面采用西洋古典廊柱式样,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打卡拍照。

21岁的模特小李,正在这里拍摄秋冬款女装广告照片。大太阳下,她刚脱掉一身风衣,又换上一件羽绒背心。

武汉美术馆前,模特小李从简易试衣篷内走出,准备拍摄秋冬款女装广告。

小李是湖北理工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大四学生,将来想往设计和模特领域发展,临近毕业,有空经常兼职做模特,圈里人只知道她的英文名:Leo。

她告诉我,今天拍的是秋冬系列,老板就是附近女装店的,都属于“汉派”女装。“你要是拍到衣服照片,发的时候一定要打码哦,这几款都是原创设计,还没上市呢。”

小李说,疫情让她大半年都没有回学校,也改变了很多生活习惯。“现在包里还放着几只口罩和一包消毒纸巾,要是哪天没带在身上,我都觉得浑身不舒服。”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武汉大大小小的饭馆、酒吧、烧烤摊又热闹起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这些武汉该有的样子,都回来了。

武汉楚河汉街,市民们在逛街夜游。

武汉得胜桥,一名女店主将捡来的假桃花插在门口电线杆上。

武汉棋盘街小学,家长送孩子上学。

武汉得胜桥,在即将征迁的巷子尽头,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黄鹤楼。

武汉联保里,一位市民从居民晾晒的换季衣物下走过。

傍晚时分,武汉汉阳江滩,市民们准备下水畅游长江。

武汉东湖,两位市民跳入湖中,准备游泳。

武汉花堤街,一家理发店的电视上正直播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发言。

傍晚时分,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下,几个小朋友在骑自行车。

一对情侣坐在长江边,望着鹦鹉洲长江大桥。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首席记者 陈中秋 摄影报道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