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商报讯 俗话说“明前茶,贵如金”,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因茶叶嫩绿、滋味醇厚,被视为“茶中极品”。作为龙井茶的发源地,每年春季,特意前往西湖、灵隐景区游玩并饮上一杯地道西湖龙井新茶的市民、游客更是络绎不绝。
的确,每天喝上几杯茶,可以清油解腻、消食利尿。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师彭雪英、杨潜前却提醒大家,如果你正在服用以下这些药,那么还是赶紧把茶换成白开水吧。
1、含有金属离子的药物
含有金属离子的药物会和茶叶中的茶多酚发生络合沉淀,使药物不能得到有效吸收和利用。比如说缺铁性贫血时常用的补铁剂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还有补钙用的葡萄糖酸钙、碳酸钙、乳酸钙,另外,胃炎胃痛常用到的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铋剂、胃肠溃疡用的铝剂铝碳酸镁、硫糖铝等。
2、抗生素或抗菌药物
药物进入体内要被吸收了才能发挥作用,茶叶中的鞣质会影响红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新霉素、利福平、四环素等抗生素的吸收,那就自然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而药物发挥完作用后就会被排出体外,但有些药物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他们化学结构与茶碱咖啡因有部分的类似,会抑制茶碱和咖啡因的代谢,造成不适。
另外,茶碱会减少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在胃中的吸收,增加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磺胺类药物的排泄,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使这些药物的疗效降低。
3、碳酸氢钠
茶多酚可与碳酸氢钠发生化学反应,使其破坏分解,故服用含有碳酸氢钠成分的药物都应忌茶,如苏打、大黄苏打等。
4、中枢抑制药
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和茶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服用安定、苯巴比妥、氯丙嗪等中枢抑制药时,喝茶会降低其镇静效果。
5、中药补药
人们常说的补药常含有生物碱等成分,会与茶多酚结合,产生不能吸收的沉淀物。比如人参、黄芪、首乌等,在服用补药时,也要尽量避免喝茶哦,防止补品效益降低。
此外,市一医院城北院区杨潜前药师提醒,由于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并不能完全预知,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市民朋友们用药期间切不可贪图茶香鲜爽,以防出现不良反应。
除了茶与药物的禁忌,市一医院还为大家送上了“六个品茶小讲究”:
1、餐前不可大量饮茶:大量饮茶会影响钙铁锌等多种元素吸收,且大量液体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茶中的鞣酸也同样会影响消化。
2. 奶制品与茶不可同饮:茶叶中的茶碱和单宁酸会和牛奶中的钙元素结合成钙盐,然后排出体外,使奶制品的营养大为降低。
这时有人会问:那奶茶呢?其实,市面上的奶茶普遍是高糖高油高热量的饮品,添加的大多是奶精而非奶制品,可与茶同饮,但为了身体健康还是不宜多喝。
3. 浓茶不可取:浓茶会使人体过度兴奋,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喝完后还可能出现心跳加速、心律不齐等情况。即使有人常年饮浓茶,对身体的兴奋作用已经不明显,但是过浓的茶对胃肠肝肾同样有害。
4. 睡前不饮茶:如果是对茶比较敏感,或者品茶新手,记得避开晚上时间饮茶,以免影响睡眠。那泡好的茶叶晚上不喝,等第二天白天再喝呢?当然也不推荐啦,天气暖和了,过夜茶更容易变质。
5. 酒后不喝茶:酒中的乙醇在体内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茶中的茶碱对肾有利尿作用,会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醛过早的进入肾脏,乙醛对肾有较大刺激作用会影响肾功能。所以,茶不解酒,反而还会危害肾脏。
6. 选择适合自己的茶:茶叶品种繁多,燥热体质喝凉茶,虚寒体质选温性茶,老年人调理功能下降,适宜红茶及普洱茶。另外,俗语道: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清茶(乌龙茶)、冬饮红茶,也都是根据季节的特性,使人们可以更好地品茶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