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发展迅猛
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现场巡检工人佩戴着一顶独特的安全头盔——头盔正前方装着一副能翻转的眼镜,头盔左右侧还有旋钮、按键。
巡检时,眼镜能提供混合现实场景,帮助工人监测周边环境、指导具体操作流程,并实时记录工作流程。
这是杭州人机交互公司——Rokid联合昆仑数智研发的5G防爆AR智能头盔,头盔里搭载着AI芯片、北斗定位以及5G模组,支持本安一区防爆,能让巡检人员成为“超级工人”。
Rokid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管、交通、环保、工业及文化等领域创新应用,只是杭州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片段。今年以来,全市纳入省人工智能产业统计监测人工智能企业达420家,同比增长34%,凸显出杭州人工智能发展的强劲势头。
杭州在布局人工智能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始终把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和“数字治理第一城”的重要内容,相继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产业竞争力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从基础层、技术层到应用层,杭州人工智能产业目前已形成从核心技术研发、智能产品制造到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达1580亿元,同比增长27.3%,产业发展领跑全省。
“今年,我们依靠场景的开放应用,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杭州率先落地运用,目前已经发布了3批113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都是产业带动性强、具有标杆意义的应用场景。”市经信局技术创新处负责人说。
为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今年10月,市经信局、市发改委联合印发了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实现增加值660亿元以上,人工智能社会融合应用项目达200个以上,要把杭州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头雁城市。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