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网讯 2019年杭州确定了65个小区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作试点。
一年来,各地涌现出不少典型案例,为2020年全面推进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优秀经验。今天(5月6日),杭州市建委、市旧改办正式启动2019年杭州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试点项目最佳案例评选,首批20个典型改造案例正式亮相。
上城区南星街道电厂二宿舍
在新改造完成的南星街道玉皇山社区电厂二宿舍小区,远远地就能看到修葺一新的小区大门,门口是齿轮、信报箱、电厂工作证、厂徽、搪瓷锅碗、粮票布票等老物件展示墙和闸口电厂大事记,加上灰红色系的外立面保留着原滋原味的老建筑,让人瞬间就勾起曾经电厂职工上下班回宿舍的场景。
在老旧小区“微更新”改造中,居民彻底摆脱了车乱停、衣乱晒、线乱拉、菜乱种等问题,在水电煤管道系统改造基础上,还将腾出边角地改为老年活动室。
上城区紫阳街道新工社区
秋石高架旁的新工社区,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改造计划,今年6月底前这里要变身为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社区。居民对居住细节提出新建议,管线“上改下”、截污纳管、雨污分离、绿化提升、消防配套等工作陆续升级,并设置电动车充电专区、新开河沿线游步道、居家养老配套、幼儿日托配套等。这里将更多未来场景融入小区改造,引入社会资本投入1500万元建设停车楼,通过建造停车楼、立体机械车库、社区会客厅架空层停车位等方式,将社区的停车泊位增加到600多个。
下城区潮鸣街道小天竺、知足弄社区
潮鸣街道“小天竺、知足弄社区综合整治工程”是杭州市首批13个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试点项目之一。同年,被浙江省住户和城乡建设厅评为“2019年老旧小区住宅改造样板工程 ”。工程项目共涉及居民楼25幢,居民1438户,改造了4个口袋公园,两条“美丽街巷”,融入了“邻里、健康、交通、物业和治理”五大生活场景,利用综合改造的优势,以环境美化、智能管理等“10+X”为内容补齐十项居住短板,现已打造成杭州市“康养文化型”老旧小区的样板。
下城区文晖街道流水北苑
文晖街道流水北苑是首批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试点小区,涉及9幢房屋、41个单元、618套房屋、同心弄和绍兴支路两条道路及沿街100余个店铺,总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该项目以民意为先落实“四问四权”,找准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痛点和难点,多轮优化设计方案,形成“10+5”改造内容,将旧改与美丽街巷建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雨污分流改造、弱电上改下、小区管家服务等5个项目集中推进,实现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整体改善。通过探索老旧小区治理新路径,“双同步”覆盖“小区管家”服务,专业力量促进长效管理,实现建管并举。
江干区凯旋街道景芳二区
景芳二区建造于1992年,小区共有房屋30幢、单元75个,住户1310户,建筑面积71968平方米。通过“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群众自治、同心共建”模式推进改造工程,小区道路由“洼”到“平”,管线由“乱”到“齐”,环境由“差”到“美”,绿化由“缺”到“全”,配套设施由“粗”到“精”,小区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小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
拱墅区和睦街道和睦新村
和睦新村老旧小区环境功能综合提升工程,着眼于完善小区功能、健全配套设施、改善景观环境、提升居住品质等方面,从满足群众居家养老需求出发,打造具有和睦特色的“阳光老人家·颐乐和睦”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街区。改造内容主要涉及修整翻建小区道路、整治提升小区绿化、改造提升小区路灯系统、改造提升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室外休闲文化设施等,改造后,和睦新村面貌焕然一新,出行、停车、排污、居住、养老等各方面功能都得到了全面改善,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拱墅区米市巷叶青苑
叶青苑小区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米市巷街道,处于京杭大运河西岸,于1999年交付使用,建筑总面积19033.2m2,小区内共有房屋4幢,居民211户。本项目充分发挥以业委会为代表的居民力量,全程以居民为中心,以“共同缔造”为理念。在实际改造中统筹考虑“水、电、路、气、消、垃”等内容,全面改善小区“里子”;同时提升公共空间,新建中庭休闲区、全龄活动区、景观游步道等,使小区旧貌换新颜,营造出平安、整洁、舒适、绿色、有序的小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