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启正网> 科普知识
胃肠道疾病该如何服用镇痛药?
2012年04月18日

  当前,高强度的工作、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无规律的生活方式等,导致不少人患上肠胃疾病。而在胃痛发生时,往往习惯随便吃点止疼药了事,给胃肠道埋下了安全隐患。请关注——

  胃肠道疾病一旦发作,危害往往非常严重。研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病死率约为4.4%—11%,其中老年人病死率为13%—15%。卫生部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1/5的人口患有肠胃病,居世界首位。

  谨防“止痛伤胃”

  “近年来消化道不良事件呈急剧上升趋势,而胃肠道疾病的诱因错综复杂,其中一点往往被人们忽略,就是服用对胃肠道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是引发胃肠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又以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最为常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夏志伟副教授介绍说,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是抗炎镇痛的常用药,但同时也是重要的消化性溃疡致病因子之一。

  由于81%因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导致的严重胃肠道并发症没有发病征兆,可以说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是胃肠道的隐形杀手。近日,在“正确用药抗炎镇痛保肠胃”大型科普宣讲活动上,来自全国的11位专家共同呼吁,应提升公众对错误服用镇痛药引发胃肠道疾病的关注,扭转对镇痛及药物选择的认识误区,做到安全镇痛、合理使用抗炎镇痛药,尽量避免“止痛伤胃”。

  镇痛药损害消化道

  最近国际风湿病学联盟亚太地区的报告指出,药物不良反应的25%是由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引起的。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的消化道损害主要表现是胃十二指肠糜烂、溃疡及威胁生命的胃肠穿孔和出血,也可引起上腹疼痛、恶心、消化不良、食管炎及结肠炎。

  研究表明,胃肠道高危因素患者发生胃肠道风险的几率可高达正常人群的13.5倍,高龄患者服用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发生上胃肠道出血、穿孔的风险增加13.2倍。

  “有统计显示,烟民使用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后发生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倍。酗酒者增加消化性溃疡出血风险1.73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关振鹏副教授指出,具有胃肠道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果选用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无疑是使胃肠道“雪上加霜”。

  另外,关振鹏还透露,年龄大于60岁、酗酒、吸烟、有消化性溃疡史(包括上胃肠道出血及穿孔史、单纯消化性溃疡史)、使用抗凝剂、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是胃肠道高危因素的九大人群。

  如何做到安全镇痛

  现在很多人发生疑问,胃肠道危险因素普遍存在,镇痛通常又是不得不治疗的,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护“胃”,做到安全镇痛呢?

  为保证胃肠道健康,大家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心态缓解压力等。对于,已经存在消化道症状者,应该及早就医,明确诊断,配合治疗。

  “在选择抗炎镇痛药前,应先评估胃肠道风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科周炜副教授认为,当自己难以判断如何用药的时候,应当寻找正规的就医渠道,并且详细告知自己的病史、用药史,以便医生给出更准确的用药指导。

  布洛芬、洛索洛芬钠、双氯芬酸、塞来昔布都属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有数据显示,服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7天,分别有70.6%和94.1%的患者会出现胃肠道黏膜损伤。健康人服用双氯芬酸2周,就有75%的人出现小肠损伤。

  “因此,对于存在胃肠道风险的人群,医生要多问一句,您有胃肠道疾病吗?患者在选用抗炎镇痛药时,多问一句:这药伤胃吗?”周炜提醒说,在不知道该如何选用正确的镇痛药时,可以对照胃肠道九大高危因素,评估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或寻找正规就医渠道,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用药史,以便让医生给出更准确的用药指导,实现既镇痛又“保胃”。

  专家一致认为,如果出现消化不良、烧心、返酸、恶心、腹痛、腹胀等一系列的信号时,更是胃肠道在警示我们,不要为了镇痛伤了胃。如若不然,呕血、便血、肠梗阻等这些症状会伴随出现。

  正确服用镇痛药

  很多人存在这样的误区,偶尔、少剂量的服用镇痛药不会损害胃肠道。但是,研究表明,健康人服用阿司匹林后16分钟即可出现胃黏膜损伤。同样,有研究已证实单次或低剂量服用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即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及穿孔。

  “饭后吃药的确会减轻一部分疼痛症状。”夏志伟说,餐后服用药物可以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物引起的胃黏膜局部刺激,但是这种损伤只占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的20%,因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对胃肠道的损伤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药品在胃部停留造成的局部刺激,如果饭后吃会好一点,避免和黏膜直接接触,同时饭后胃酸浓度降低。但是实际上,80%以上为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产生的作用都是随着血液循环吸收从而影响胃黏膜的,这种伤害是饭后服药所无法避免的。夏志伟还提醒说,在服镇痛药时千万不要干吞,要适量饮水,以免过多刺激肠胃,造成更大的损伤。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