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启正网> 科学养生
世界精神卫生日 心理咨询能替代治疗精神疾病吗?
2014年10月13日

  昨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

  根据最近一次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为17.5%,且在现如今的社会压力下,精神疾病患者还在日渐增加。然而,在精神疾病专家看来,疾病的发生率高并不是最可怕的,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低、规范治疗率低,才是更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半患者排斥精神疾病治疗

  “在我们平常接诊的患者中,至少有一半存在排斥接受精神疾病治疗情况,如果把调查范围扩大到社会大众,可能会有80%以上的人排斥走进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更愿意依赖于普通的心理咨询。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但会加重自身疾病的治疗,甚至可能加重病情或是出现别的疾病。”杭州市七医院院长张永华提醒。

  张永华在看专家门诊间隙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朋友专门为某位患者的治疗来拜托他,不过,听完电话以后,他表现出一脸的无奈。

  这是一位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因为疾病关系,已经骨瘦如柴,167厘米的身高竟然只有81斤的体重。而且,她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睡眠不好,一个晚上能睡上两三个小时已经算好了。

  “她之前找我们的专科医生看过,因为病情已相当严重,我们医生认为需要借助药物来帮助控制病情。结果之前开的药她一颗不吃,现在反倒托人来找我们帮她寻找催眠师,说是只要睡眠好起来的话,她的毛病就能好转。”张永华十分严肃地说。

  在这件事情上,这位患者至少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抗拒药物治疗,觉得一吃药就会发生依赖等副作用;二是催眠师并不能帮助你进入睡眠状态,而是帮你达到一定的放松。

  张永华说,这样的事情并非偶然,门诊中经常能碰到。尤其是对药物,不少患者及其家属都集中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忽略其更重要的治疗作用。在张永华看来,俗话里说的那句“心病还需心药医”,这里说的“心药”指的不是心理咨询,而应该是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心理咨询也有一定副作用

  杭州市七医院副院长陈致宇认为,在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心理咨询只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精神疾病患者要是把治疗寄托于心理咨询,那肯定得不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如今我们业内也有一个讨论得比较多的话题,讲的就是心理咨询的副作用。很多人以为药物有副作用,心理咨询不会有副作用,因此更愿意接受后者,事实上心理咨询也会有一定的副作用。”陈致宇说,打个比方有一位精神疾病患者,他始终不愿去接受正规的治疗,而是偶尔去接受一次心理咨询,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他的病症开始加重,原先轻度的焦虑和抑郁变成了重度,这就是不恰当的心理咨询的后遗症。

  专家再三提醒大家,在心理问题没有严重到精神疾病的程度时,心理咨询师或许可以帮你放松,但他们对疾病没有诊断和治疗的能力。因此,一旦上升到精神疾病的程度,就需要找专科医生接受规范的治疗。

  这里再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来判断自己或家人的心理问题是否已经上升到了精神疾病的程度。就是行为、思想、认知、睡眠、个性情况等变化是否影响到学习、生活、工作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更需要引起重视,及早接受规范治疗。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实习生 莫雪怡